他们听出来,这些同志们确实很专业的。
萧念念和李班长还有另外两个同志,也分成一组人,去村里调研着。
萧念念到了第一家,这家房子不大,也就三间房,全是石头做的,用黄泥糊着,围墙也是石头做的。
“同志,我们是县里来的,想询问一下,你们家有几条船,每个月出海几次打渔,每次能收获多少斤,分别是哪些海货...”
听到萧念念的话,她们看着萧念念的眼神里也有些提防。
“你们是县里来的领导?”
“是的。”
听到这话,年纪大的老奶奶带着浓重的口音说道。
“我们家里就一条船,每个月出海打鱼次数也不一定,都是听大队的话,我们一队打鱼的时候,二队就负责收拾,三队负责卖...二队负责打鱼的时候...”
萧念念点头,在笔记本上把话给记了下来。
“婶子,你们每年从大队里分到多少钱?”
“我们全家能分到一百块钱左右,海货是不缺吃的,但是也不顶饱...”
连着问了几家,萧念念把资料都记了下来。
李班长用着标准的当地语言问着。
每到一家,萧念念都会打量着那家的情况,有的家里会有一个人出来接待,另外的人则在其他的房间里坐着。
她们去的前几家里,都是小房子,最多的也就四间房,少的只有两间房,一家五六口人住在里面。
萧念念看着这些房子,想起几十年后,同样地点的这些人住的房子。
那时候大多地方都修建了高楼大厦,还有一些人家虽然还没有征收,但是房子也是好几层的小楼房,海边的民宿也是生意很好的...
很快,萧念念她们看到有一家离海边很近,而且围墙修的很高的人家。
“同志,这是谁家?”
萧念念问着带路的大队干部。
“同志,这是我们村里的陈队长家,他家三个儿子,有三条船,家里人口有十几个...”
看着之前那几家的房子,再看这家的房子,可以说好了十倍不止。
而且他们家的位置在山脚下,离海边也是很近的,这里离其他的人家,也有几十米的距离。
还没到院门口,萧念念就听到了屋子里的人说话。
“今天县里来人了,说是这些人是首都来的,来调研视察,想收购咱们这里的海货,还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加工厂,到时候这里的海货就可以卖给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