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说搞物理的人,到达一定高度之后,都会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
也不能说是顾然讲的有多令人震撼。
只是他打开了一扇尘封很久无人问津的古老的门,
而很巧的是,一众院士对这门后的世界都很感兴趣。
按捺不住的赵恒主动询问道:“顾然这个开场怎么样,这小子是不是挺有意思?”
胡安从沉默中恢复过来,轻轻点头:“这个开场足以证明他是思考过的,但思考的能有多深,就不知道了。”
随后几分钟时间,
其他院士也都陆续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在这段时间,顺着顾然的思路和提示他们已经向后思考了很远。
这是他们经年累月而形成的习惯——当一个问题摆在面前,他们几乎不由自主的会去联想和延伸。
这样的习惯对于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比如在进度汇报和问题研讨时,不需要你一句我一句的稳步推进,可以大跨步的向前跳跃,极大的提高了科研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
但也有着很大的弊端……
比如,此时他们对于顾然的猜想,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解答。
这意味着每个人脑海中都存在着一个“参考答案”。
现在的院士们,就像是拿着阅读理解答案在批改试卷的老师,
他们不再是聆听者,而变成了凌驾于题目之上的评判者。
……
而现在的顾然,对一切都还一无所知。
他压根想象不到自己小小的直播间里,到底汇聚了多少大佬。
他正认真的看着满屏的猜想和议论,尽可能的不错过每一个有效弹幕。
当所有观众将自己的想法都充分发表过意见之后,这才开口说道:“不管是真理、道还是理想,已经和我说的比较接近了。”
“理解是正确的,不过答案是错的。”
顿时,在弹幕上言之凿凿的意见领袖们,此时都有些破防。
“啊,怎么不是啊?”
“真理啊!”
“人活着就是为了梦想啊!”
发表意见的,此时激烈的为自己辩驳。
安安静静看直播的观众,这会儿看着弹幕上叽叽喳喳,有些生气:
“别吵了,听顾神讲就完了。”
接下来的内容,难免会有些抽象,
如果不说的足够通俗易懂,直播间中的观众恐怕很难吸收。
因此顾然稍微停滞了片刻,反复的在大脑中组织语言。
“无论是所谓的真理、道或是理想,太过局限,或者说只是一部分人的刻意追求。”
“一个植物人的真理是什么?”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道是什么?”
“一个从未出过大山的老奶奶的理想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