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凡对顾然的欣赏倒并不仅仅是因为叶老对他的重视,
而是这个单位波理论、补偿函数和计算大模型的出现,
给已经陷入泥沼的核研所,投下了一根救命的木头。
实际上,核物理的研究维持在一个麻木低沉的科研氛围中已经很久很久了。
理论物理的停滞,最先波及到的就是核物理。
如果细看核研所近些年的科研成果和工作日志,除了一个又一个核电站项目和国内外的放射元素浓缩改造,就是日复一日的将EAST的运行时间延长一秒又一秒。
虽然庞大的核研所机器一刻没有停止,
但实际上,一直是在原地踏步。
当然,踏步的不是华夏的核工业,而是全世界的核工业都是如此。
人类文明目前所能创造出来的材料也就那个水平了,
不管把能量提升几个量级,装置还是那个装置,
他的上限就在那里。
说个容易理解的,核物理的研究就像是在瓶子里装水的过程。
你可以反复的改变水龙头的流速,
就算是把经费从几十亿提高到几万亿,
哪怕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让这个瓶子里不再出现一个气泡,
但瓶子的大小是固定的。
说是五百毫升,你哪怕拼尽全力,上限也就只有这五百毫升。
放到现在的核物理领域,尤其是应用工程方面,同样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瓶子已经装了百分之七八十,往后的每一步,很艰难,代价也很大,但是收获却不尽人意。
科研有两种,
一种是看不到未来,
一种是看清了未来。
当下的核工程属于后者。
比前者更加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