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两旁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安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恰巧,两旁的山在这条通往清镇的马路处变成了平缓的坡地,不然的话,修这条路怕是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过也有可能是修路的时候,特意选在了这平坦的坡地之处。
在陈十一三人下车的左侧,还有另一条马路,沿着溪流来时的方向弯弯曲曲地延伸着,不过整体大致还能看作一条直线。
顺着这条路望去,能看到道路的尽头有一些错落有致的房屋,再远点,便没有马路了,只能看到这条河流向着更深处蜿蜒而去。
此刻,老人抬起手臂,伸出干枯的手指,指着这条马路,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说道:
“小兄弟,这就是去道村的路。”
大勇被解开了嘴上的封印,立刻来了精神,大声说道:
“二叔,原来李爷爷那叫紫云观啊,是我的不对,李爷爷平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老家里年龄最大的长辈,平时对我们照拂颇多,也没像电视里那些道人一样神神叨叨的,所以我还真没咋记那些。”
老人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并没有先对大勇解释疑问,而是对着陈十一说道:
“小兄弟,咱们边走边说。”
小主,
说完,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另一条马路。
陈十一与大勇赶忙跟在老者身后,亦步亦趋。此刻,老人侧过头,对着大勇说道:“大勇呀,李叔以前为我们村可做过不少好事,以前我爸爸那辈曾说过,我们老家可是十里八乡第一个安装上电灯泡的,当时李叔可是出了不少力。”
说着,老者脸上流露出一丝自豪,那神情仿佛在讲述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
大勇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眉毛微微皱起,挠了挠头说道:
“我好像记得李爷爷那间道观平时并没有什么香火啊,很多年以前倒是我看见过有个小生一直跟着他,不过那个人也不见了,李爷爷能有那么大影响力?”
老人摆了摆头,语重心长地对着大勇说道:
“大勇呀,你这就不懂了,有些道观门庭若市,但是来的人皆是索求;而李叔的道观看似门可罗雀,来的人可都是报恩的。”
说着,老人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天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邃,回忆那些过往的岁月。
老人缓缓闭上双眼,脸上的皱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深陷的眼窝里,满是回忆的神色,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缓缓开口:
“我爸还在世的时候,每次说起那段过往,眼里都满是感慨。那时候,咱们这穷乡僻壤,电可是个稀罕玩意儿,一到晚上,整个村子就被黑暗吞噬,大家伙儿只能早早睡下,日子过得艰难又乏味。”
老人微微停顿,喉结滚动,吞咽那些艰难岁月的苦涩:
“有一天,两个陌生人突然出现在村口,打听李叔的住处。村里人都面面相觑,谁也不认识他们。我爸心善,主动上前带路。一路上,我爸听见其中一个人毕恭毕敬地称呼另一个为‘书记’。那两人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皮鞋锃亮,和咱们这些穿着粗布麻衣、沾满泥土的村里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说到这儿,老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又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没过多久,村里就来了施工队,架线、装变压器,忙得热火朝天。当第一盏电灯亮起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兴奋地满村子跑,那灯光,比天上的星星还要耀眼,那是希望的光啊!”
老人轻轻叹了口气,眼神变得柔和而悠远:
“李叔这人,一辈子闲不住,总爱背着个布包四处云游。我琢磨着,他肯定是在外面的世界里,结下了不少善缘,帮了不少贵人,才有了后来的通电这事。”
老人猛地转过身,目光紧紧盯着大勇,神情格外严肃:
“大勇,你好好回忆回忆,这么多年,你可曾见过李叔的道观为交电费发愁?可曾见过他的道观里缺过一粒盐、一颗米?”
大勇一听,眼睛瞬间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嘴巴大张,脸上写满了惊讶与疑惑,好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
“对啊,我怎么从来没留意过这些事儿?李爷爷平日里看着普普通通,没想到竟然这么深藏不露!要不,咱们找个机会,去跟李爷爷取取经,让他指点指点,说不定咱们也能发家致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