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获襄王赞

戏说嬴政 诗小词丫 1564 字 5天前

这几日,嬴政像是被无形的丝线缠绕,满心忐忑,日夜都被庄襄王对李斯的最终裁决揪着心。每一顿饭,饭菜在他口中都如同嚼蜡,毫无滋味;每一个夜晚,他在榻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多数时候,他都在府邸的庭院中来回踱步,目光游移不定,时而抬头望向王宫的方向,眼中满是急切与期待,时而又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思索。终于,庄襄王召见的消息传来,嬴政好似在黑暗中寻到曙光,立刻整了整衣衫,快步奔赴王宫书房。

刚踏入书房,嬴政便看到庄襄王正坐在那宽大的书桌前,手中拿着一份文书,眼神专注。庄襄王察觉到有人进来,放下手中的文书,抬眸看向嬴政,目光里带着几分审视,随后微微抬手,示意嬴政坐下。嬴政心中一紧,快步走到庄襄王面前,俯身行了一个大礼,而后才小心翼翼地坐在一旁,双眼紧紧盯着庄襄王,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试图从中窥探出对李斯裁决的蛛丝马迹。

庄襄王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率先开口:“嬴政,前几日那个李斯,见解独到,对治国理政有着深刻的认知,是个可用之才。” 嬴政听到这话,内心瞬间掀起狂喜的波澜,然而多年的宫廷生活让他迅速收敛情绪,脸上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神色,连忙说道:“父王英明,儿臣就知道,李斯的才华定能入得了父王的眼。他满腹经纶,一心想要为秦国效力,若能得到父王的重用,必定能为秦国的发展披荆斩棘,开辟出一片崭新天地。”

庄襄王微微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接着说道:“他提出的加强中央集权、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等主张,确实切中秦国当下的要害。秦国若想在这乱世中更进一步,这些变革势在必行。”

嬴政连忙附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正是,父王。李斯的策略犹如一套精心设计的棋局,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从稳固朝堂根基,到选拔贤能之士,再到发展经济与军事,无一不是为秦国的长远发展深思熟虑。儿臣坚信,只要实施这些策略,秦国定能如猛虎添翼,迅速崛起。”

庄襄王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说道:“但变革之路从来都不是康庄大道,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你觉得李斯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吗?”

嬴政坐直身子,目光坚定地回答道:“父王,儿臣坚信李斯有此能力。从与他的交谈中,儿臣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不仅有雄才大略,还有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和勇气。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早已洞悉变革路上的艰难险阻,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儿臣愿与他携手并肩,共同跨越一切艰难险阻。”

庄襄王若有所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片刻后说道:“嗯,希望如此。你打算让他先从哪个职位做起?”

嬴政思索片刻,神色认真,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王,儿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可先让李斯担任儿臣的郎官。郎官负责侍从护卫,常伴儿臣左右,这样能让他近距离了解儿臣的行事风格与治国理念,也便于儿臣随时与他商讨政务。而且,郎官虽官职不高,但能参与诸多机要事务,可助李斯快速熟悉朝堂运作,熟悉秦国的政治格局与各方势力。以李斯的才华与能力,定能在郎官任上崭露头角,为日后承担更重要的职责积累宝贵经验。”

庄襄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认可的神情:“这个安排倒也妥当。不过,你要记住,权力的赋予需谨慎。要让他明白,一切都应以秦国的利益为重。”

嬴政连忙说道:“儿臣明白,定会将父王的教诲一字不差地转达给李斯。他一心报国,定不会辜负父王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