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恶意污蔑

戏说嬴政 诗小词丫 2728 字 6天前

王贲额角血管突突直跳,像一条条随时会爆开的小血管,他向前跨了一大步,这一步迈得虎虎生风,几乎要把地面踏出个坑来。他怒声反驳:“总好过某些人靠着裙带封侯,战场未见半片甲胄,朝堂倒是镀得满身金玉!你以为你那点靠着裙带得来的权势,就能随意污蔑他人?当年吴起在魏国,只因触动权贵利益,便被排挤陷害。你勾结党羽,打压异己,颠倒朝堂黑白,致使多少忠良之士被迫远离朝堂,秦国险些错失多少发展良机。你拍拍自己的良心,可曾有过一丝愧疚?” 他一边说,一边故意将青铜酒爵重重地捏在手中,那酒爵在他的大力挤压下,发出 “嘎吱” 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极度愤怒,仿佛要将这股怒火都发泄在酒爵上。

阳泉君袖中手指微微颤抖,显然被王贲的话激怒了,但他还是强装镇定,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恰似天边被夕阳染透的云霞。他冷哼一声,冷声道:“莽夫安知国策玄机?当年若非老夫说服太后联楚制赵,你此刻还在邯郸城下啃沙土!你不过是一介武夫,只懂得舞刀弄剑,朝堂之事岂是你能妄加评判的?这些年秦国的安稳,都是我等文臣在背后运筹帷幄,你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以为战场上打打杀杀就能保家卫国?没有我们在后方谋划,你连军饷都拿不到!” 说罢,他将玉佩重重拍在案几上,那玉佩和案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为自己的话加上一个有力的感叹号,也像是在给自己壮胆。此时,他悄悄地将手藏在袖子里,手指不自觉地弯曲,做出一个阴狠的手势,似乎在暗示着他不会善罢甘休。

王贲被彻底激怒,他双眼通红,犹如一头被激怒的公牛,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哗啦” 一声,他猛然掀翻食案,桌上的杯盘碗筷如同天女散花般散落一地,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仿佛是一场杂乱无章的打击乐。他一个箭步冲到阳泉君面前,伸出粗壮的手指,几乎戳到阳泉君的鼻尖,大声质问道:“说起邯郸倒要请教!三年前军粮延误之事,那批发霉粟米可写着阳泉府印?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风里来雨里去,每天都在生死边缘徘徊,你却在后方克扣军粮,中饱私囊!长平之战,赵军因粮草不济而败,前车之鉴,你却重蹈覆辙。你还敢在这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运筹帷幄,你这是在祸国殃民!你对得起那些为秦国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吗?” 残酒顺着他的铠甲纹路蜿蜒而下,更增添了几分愤怒的气势,他整个人就像从战场上杀回来的战神,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阳泉君瞳孔骤缩,脸上闪过一丝慌乱,眼神中露出一丝心虚,恰似被强光照射的夜猫。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他刚要反驳,却突然被嬴政剑鞘击案声打断。嬴政的这一举动,让大殿内的气氛更加紧张,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响,仿若时间都静止了。这时,阳泉君趁着众人的注意力被嬴政吸引,偷偷地在袖子里握紧了拳头,脸上闪过一丝怨毒的神情,心里盘算着如何给王贲更大的报复。

阳泉君定了定神,强压着心中的慌乱,压低声音凑近王贲,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令郎在蓝田大营的校尉之职...不知是否经得起御史台查账?你可别为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女子,连累了自己的儿子。” 他这是在赤裸裸地威胁,试图用王贲儿子的前程来压制他,声音虽低,但却充满了威胁的意味。说话时,他还故意靠近王贲,让那股阴狠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一条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

王贲却突然大笑起来,笑声震落梁尘,在大殿内久久回荡,仿若洪钟鸣响。他一把揪住阳泉君的衣襟,将阳泉君提了起来,阳泉君双脚离地,在空中乱蹬,模样十分狼狈,恰似一只被擒住的小鸡。王贲怒吼道:“某家儿郎的功名自当战场取!不像某些蛀虫,靠吸食将士血肉养得脑满肠肥!我王贲行得正坐得端,岂会怕你这等小人的威胁!倒是你,做过的那些亏心事,迟早会被揭露!你以为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就能让我屈服?你简直是白日做梦!”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充满了正义和愤怒,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阳泉君的心上。

阳泉君被揪得踉跄后退,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想要抓住点什么来稳住身形,好似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哐当” 一声,不小心撞翻了青铜冰鉴,碎冰四溅,粘在他华贵的狐裘上,显得狼狈不堪。他恼羞成怒,涨红了脸,喊道:“粗鄙!简直粗鄙!你这莽夫,根本不懂朝堂的规矩和礼仪,就知道在这里撒野!你这是对朝堂的大不敬!” 此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怨恨,死死地盯着王贲,那眼神仿佛在说 “这笔账我记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贲拎起阳泉君,像拎起一个稚子,眼中满是不屑:“比起你那些阴沟里的手段,王某这双手还算干净!你以为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就能让我屈服?你简直是白日做梦!今天你要是不给阿离姑娘她们道歉,我跟你没完!” 说罢,他突然松手,任阳泉君跌落在地,阳泉君摔得灰头土脸,头发也乱了,帽子也歪了,模样十分滑稽,活像一个滑稽的小丑。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议论起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捋了捋胡须,摇头叹道:“王贲将军虽行事莽撞,但所言极是,这般无端污蔑,实在不妥。阳泉君仅凭猜测就给人定罪,实在有失公允,这朝堂之上,本应是公正清明之地,怎能如此随意污蔑他人?”

一位与阳泉君交好的大臣则站出来说道:“话虽如此,但阳泉君所言也不无道理。赵国与秦国的关系一直紧张,阿离姑娘的身份确实可疑。况且选妃乃秦国大事,关乎皇室血脉,不可不慎重考虑。”

另一位年轻的大臣皱着眉头说:“可凌霜和蒙房,她们才华出众,品德高尚,仅仅因为出身就被否定,实在可惜。秦国要想强大,就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选妃也应如此,不能只看重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