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悦老师发现,像林晓这样的留守儿童在稻香村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孤独、焦虑等。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张悦老师决定组织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她首先联系了自己在大学的同学们,向他们讲述了稻香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寄来了学习用品和书籍,有的录制了鼓励的视频,还有的表示愿意来稻香村支教。
在张悦老师的努力下,稻香村小学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书、玩具和体育器材,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习、玩耍、交流。张悦老师还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绘画比赛、诗歌朗诵、运动会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
在“留守儿童之家”里,有一个名叫陈宇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他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张悦老师注意到了他,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参加活动。慢慢地,陈宇打开了心扉,和其他孩子成为了好朋友。
小主,
然而,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张悦老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村里的经济条件有限,“留守儿童之家”的物资经常短缺;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理解张悦老师的工作,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还有一些孩子因为长期的心理问题,对张悦老师的关心表现出抵触情绪。
面对这些困难,张悦老师没有退缩。她利用课余时间去镇上的企业拉赞助,为“留守儿童之家”筹集物资;她多次上门与孩子的爷爷奶奶沟通,向他们解释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她更加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在张悦老师的坚持下,“留守儿童之家”越来越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来到了稻香村,为留守儿童们提供帮助。
有一位名叫李华的志愿者,他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李华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孩子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除了“留守儿童之家”,张悦老师还在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教育活动。她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她还组织了“家长课堂”,教给家长们如何在远方关心孩子的成长。
林晓的父母在张悦老师的影响下,每天都会给林晓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虽然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但林晓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心里充满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