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地脉惊鸣

药香伴仁心 毛豆369 1824 字 6天前

文老听到她的评价,眉眼间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辉。他微微蹲下身,手里拿着混合了苍术粉的有机肥,轻轻撒入沟渠里,土壤随之被均匀覆盖。“肥料里加些祛湿药,既养地又防虫。”文老的动作缓慢而沉稳,仿佛在与大地进行一场对话。他深知,这片土地不仅需要药方,更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滋养。

空中,顾辰逸的无人机正在飞行测绘,热成像图显示,施药区的土壤温度比周边高出2℃,这正是微生物活跃的最佳征兆。顾辰逸看着显示屏,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微生物活动,它们正在帮助土地恢复活力。”

村民大会上,顾辰逸播放着经过精心制作的三维建模动画,展示修复后的药圃规划。“修复后的药圃将分为核心区与缓冲区,外围种植防风固沙的黄芪,内圈复育道地药材。”他指向西南角,停顿了一下,“这里留给文老做野生药用植物保育园。”顾辰逸特意停顿,给文老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新计划,并展示出他的诚意与尊重。

钱总杵着拐杖挤到前排,激动地举起手:“我捐三台水质净化器!”然而,顾辰逸却微微摆手,语气依然温和:“用文老的方子更治本——我们在下游挖了沉淀池,种满荷花和菖蒲,根茎能吸收残留毒素,做到从源头净化。”

第二天清晨,文老和婉儿一同巡视新圃,湿润的泥土在晨光下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嫩绿的蜈蚣草已经探出地面,叶尖上挂着晶莹的晨露,像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精心准备的礼物。婉儿用手轻轻抚摸过这些新生的草叶,眼中满是欣喜和希望。

就在此时,顾辰逸拿着两双胶鞋走了过来,笑着递给文老:“您试试这鞋底的纹路,仿枸杞根须设计,防滑又不伤土。”他的话语轻松而自然,仿佛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脉络。文老接过胶鞋,低头看了看,嘴角微微上扬:“细致,确实不错。”

三个月后,药圃修复区迎来了首场验收。农科院的检测仪显示土壤砷含量下降了70%,这一成果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然而,顾辰逸似乎更在意另一件事。他指着药圃边缘生长的野菊花,目光中充满了期待:“这些能开发成凉茶原料吗?”他低下头,眼中闪烁着商业化的光芒,同时也没有忘记这片土地原有的价值。

文老捻起野菊花的花瓣,轻轻闻了闻,微笑着回答:“这些菊花可以开发成凉茶,但需要搭配决明子来平衡药性。我会让婉儿写一个配伍方案。”

年终的生物医药峰会上,顾辰逸展示着他关于“药圃修复与中药开发”的项目。他特意播放了村民采收土茯苓的影像,画面中,文老正在为患者施针治疗。他轻轻暂停视频,画面定格在文老的施针瞬间,然后他站起来,面向台下的听众:“这才是真正的生物科技——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生态学的完美融合。”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似乎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整个会场静默片刻,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文老站在顾辰逸旁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顾辰逸的手段固然果断,但他从未忘记那片土地的传统与精髓。在这片药圃中,既有现代科技的力量,也有古老智慧的滋养,它们相互交织,成为了一种无声的力量,正在悄悄改变着人们对生态和中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