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的旋翼猛烈地切开了黔东南的晨雾,空中带着一阵沉闷的轰鸣声,慢慢飞行到苗寨的上空。清晨的阳光穿透雾气,洒在古老的寨子上,屋顶的竹材泛着青色,周围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文老拄着藤杖,稳稳地走下直升机,深深地吸了一口这片土地的气息。他的眼神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似乎早已预见到了即将面对的挑战。
龙阿婆早已在寨口等候,站在一座古老的竹楼前,她微微弯腰,用力掀开地板的一角,露出一只密封的陶罐。陶罐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古朴而厚重,龙阿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罐身:“这是祖传的‘噬毒蛊’,专克阴邪之物。”她的声音低沉而神秘,仿佛这一瓮蛊虫藏着无尽的秘密。
陶罐的盖子被缓缓打开,里面漆黑的甲虫显现出来。它们静静地停留在罐中,鞘翅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微微泛起幽蓝的光辉。每一只甲虫的外骨骼在紫光下熠熠生辉,而它们的口器处则呈现出微小、精致的纳米级锯齿结构,这些细致的锯齿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与明德制药的纳米颗粒上的咬痕几乎完全吻合。顾辰逸立刻开始进行扫描,他操作着微型CT扫描仪,细致地将这些蛊虫一一扫描。
“中肠发现量子点标记物,”顾辰逸的声音在安静的空气中响起,眼神透过屏幕看到异常的数据,“与患者脑脊液中的纳米颗粒同源。”这一发现使得整个团队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说明这些蛊虫体内的物质与患者体内的纳米机器人存在某种直接的联系,可能与当前的疾病源头有着深刻的关系。
林婉儿此时将蛊虫浸泡液滴入培养皿,液体缓缓渗入培养基中,随着她的操作,蛊虫的神秘液体在皿中蔓延开来。忽然,皿中的液体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噬毒蕈菌丝如潮水般迅速暴涨,扩展成一张金色的网状结构,迅速覆盖了整个培养皿。菌丝的增长速度几乎肉眼可见,宛如生命力的喷薄而出。随着菌丝的进一步生长,它们逐渐形成了一张金色巨网,紧紧包裹住了培养液中的纳米颗粒,并将这些纳米机器人悉数捕获。
“这就是它们的作用。”林婉儿低声说道,眼神中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惊讶与兴奋,“噬毒蕈菌丝能够通过这种巨网结构,捕获并消化体内的纳米颗粒,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她意识到,这种与蛊虫结合的生物修复机制,不仅揭示了中医药材的潜力,也为解决当前患者体内纳米机器人引发的毒性反应提供了可能的路径。
文老和顾辰逸相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无声的确认与决心。这一切,正是他们联合现代科技与古老药材的第一次成功尝试,而这一发现也为解决眼前的复杂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百草堂地下室被改造为一间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空间充满着静谧而凝重的气息。所有设备都闪烁着冷白色的灯光,整个实验室的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未来科技的味道。小满静静地躺在量子诊疗床上,四周环绕着各种高科技设备和监测仪器,呈现出一种高度精密的治疗环境。
量子诊疗床的表面闪烁着微弱的蓝光,像是给她提供生命能量的源泉。她的太阳穴上贴着量子点传感器,这些微小的传感器正发射出单光子流,实时追踪体内纳米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每一次传感器的微小波动都被精确捕捉并反馈到显示屏上,确保每一颗纳米机器人的位置与运动状态都清晰可见。
顾辰逸站在屏幕前,专注地看着全息影像,他手指轻轻滑动,调整图像的放大倍数。“它们在大脑皮质形成六边形阵列,”他解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这是准备释放凝血毒素的前兆!”在全息影像上,纳米机器人正以惊人的精度排列成六边形阵列,似乎在等待某种信号的触发。每一个机器人都闪烁着微弱的光点,彼此之间的同步和规律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危险的气息。
林婉儿立刻开始行动,快速地调出噬毒蛊提取液,将它注入纳米载药系统中。液体缓缓流入系统,微型管道内发出轻微的流动声。林婉儿没有丝毫犹豫:“用CRISPR技术编辑噬毒蕈基因,让它们靶向分解毒素载体。”她的目光坚定,动作迅速而精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她将噬毒蕈的特性与纳米机器人结合,使得这些蛊虫能够成为分解毒素的利器,精准锁定并清除体内的毒素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