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乡原由

去年年初,张阿婆一病不起,为了给张阿婆治病。

胡晓月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向隔壁家的王翠英婶子,借了二百块钱。

只因为给张阿婆看病的医生说,某个特效药,对张阿婆的病可能有效。

胡晓月家隔壁的王婶子叫王翠英,原来在棉纺厂工作,和在钢铁厂工作的林忠叔是两口子。

王婶子和林钟叔有三子一女,老大老二前几年成的家,各有一个儿子。

小儿子是今年年初,成的家。

南城县嫁女儿的风俗,男方是需要给女方父母一些彩礼钱的,以示答谢女方父母的养育之恩。

王婶子为了能让小儿子顺利结婚,四十出头的王婶子把自己的工作,让给了小儿子,还花了不少的积蓄。

两家人的关系不错,王婶子一家子平日里,对张阿婆和胡晓月都颇为照顾。

因为现在是1973年,政府要求有知识的青年,下到农村去,支持农村建设。

每家每户,除了独生子女。

年满十八岁,没有结婚,没有工作的知识青年。

必须要有一个人,下到农村去,支援乡村建设。

虽然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人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但王婶子两口子却是对家里的幺女林珍珍,宝贝得很!

毕竟是物以稀为贵,又是家里最小的女儿,而且人不仅聪明还长得漂亮,夫妻俩好的都接了去。

所以,哪里舍得女儿下乡去吃苦受累,更不想随随便便,找个人就把女儿嫁了。

林珍珍还差两个月才满十八岁,可是刚高中毕业,街道办就几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了。

早在几个月前,王婶子和林忠就四处找关系,托熟人给林珍珍找工作了,只是现在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哪有这么好找。

前两天,王婶子在供销社上班的表妹说,单位有一位女同志,要跟丈夫去随军。

想要卖掉自己的工作,供销社的工作,在七十年代是很吃香的。

所以要的钱,也比别的工作要贵一些,六百块钱不二价,因为是熟人,给三天的时间考虑和凑钱。

若是其他人可没有这个优待,这可急坏了王翠英林忠两口子,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还差二百。

原主胡晓月,虽然年纪小,但也是个要强,又重情重义的姑娘。

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心里特别的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