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用血迹还原案发经过(一)

压根不给自己跟受害者共情时间的温阮,左手一转,顺着血泊边一串好似带了单侧毛刺的圆形血迹,来到洗碗池旁。

“根据邱宝珍的职业习惯,她应该是在用手肘打开水龙头之后,冲去手上鲜血;再提着血水混合的剔骨刀,这才形成了地板上这条颜色很浅的滴落状血迹。”

“滴落状血迹分为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静止状态的滴落状血迹,从中心血迹朝周围形成毛刺均匀的放射状,而运动状态的滴落状血迹,周围毛刺长短不一,长的一端表示运动的方向,从这串血迹的长端毛刺指向可以看出,凶手是从这里快步走到厨房门口,一刀捅向闻声赶来的董慧娴。”

为了让证据更扎实,她看向封序,“做过滴落状血迹相关实验吗?”

见对方抿唇,她轻叹了口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做过相应实验应该会知道,在重力作用下,从10厘米以内的高度处垂直滴落的血滴,呈边缘光滑或稍带小毛刺的圆滴状;从50厘米高度处垂直滴落的血滴边缘,有较多的小毛刺。”

“血液量相同的情况下,在10-50厘米的距离之间,垂直于地面的距离越长,形成的血滴越大,血滴边缘的毛刺也越多;但当垂直距离超过100厘米时,滴落血迹的形状基本就不再发生变化,但血液落地后由于飞溅作用,会在血滴周围形成许多小血滴。”

“正常情况下,技术过硬的法医或痕检,可以通过这串滴落状血迹,推断出凶手的身高、步伐,以及行走速度。”

温阮的叹息与她讲解时的语调,都是又轻又缓,可落在封序耳中,却像一个个重重的巴掌。

比先前当众嘲讽他没脑子,更让他感觉疼。

——题外话——

喷溅状血迹:指人体动脉血管破裂时,血液因动脉的血压瞬间高速喷出,撞击到客体表面后形成的血迹形态。喷溅状血迹多呈感叹号状,且方向一致、分布密集,尖端指向喷溅的方向。

擦拭状血迹:指沾血的物体以擦碰、涂抹、碰触等运动方式,直接与另一物体接触所形成的血迹。

滴落状血迹:指血液受到重力作用,自由下落,撞击在客体表面上所形成的血迹。其形态与下落时的接触角度直接相关,血滴垂直接触时,血迹呈圆形或类圆形,血滴以一定角度接触时,呈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