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京师胜景

不光是普通百姓和文人士绅,来京的举子们也是被射雕打动。

一般来说,举人的身家好歹要强过普通人,如刘统勋和王安国那样的毕竟只是少数。

没有水田几百亩,想成举人也难。

耕读传家,几代为官的不在少数。

又不是家家都如这两个举人的家族那么清廉克制。

只要拿常例银,不拒绝灰色收入,官至知县,一年过千两,至知州,知府,一年几千两的好处总是有的。

这都算清官了。

大周现在吏治败坏的厉害,景和帝,也就是现在的太上皇晚年为追求宽仁之名,有意宽纵臣下,对臣子过于放纵。

这使得官风吏治败坏,一个知县胆子大些,一年捞过万两也不足为奇。

能出举人的家族,多半都有官员族人,家族根基底蕴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对这些举人来说,既然是时尚之事,那就无所谓几两银子。

射雕出到第二十二册,还有两册便完本,买上全套也就几十两银子,对这些身家丰厚的举人老爷们来说,根本就是无所谓的小钱罢了。

除了说书人外,大周神京还有一个新职业,便是“读报人”。

到了年底时,书局日报终于开始收费。

每份五文钱。

这个价格对普通百姓还是太高。

四五口之家,一天的生活费也就五六十文便足够了。

米粮管够,还能隔几天吃点荤腥。

当然,要购置房产,打造家具,买棉袄,被褥,这点钱是肯定不够。

有一些不在井边住的人,还要买水,另外柴或煤都要买。

总体来说,在京城居住,一年没有二十吊钱,也就是两万钱是肯定不够生活。

要想宽裕些,最少得三万钱每年。

中产之家,一年得用五六万钱,也就是最少五六十吊钱。

换成银子便是五六十两银子的年开销。

再向上,是普通富人,年收入二三百两银或二三百吊钱,开销是一年百吊,也就是十来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