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名士应聘

但目前为止也就这两人。

别的举人不愁吃住,以会文和打磨学问,准备会试为主。

刘,王二人是真缺钱。

报社这里提供食宿,月给银五十两。

这待遇正常的举人瞧不上,对刘统勋和王安全来说是真的不无小补。

但随着年节将近,开年最多他们还能再干一个月。

到二月时,他们就会辞任不做,最后一个月时间专心打磨学问,准备春闱大比。

进士及第比几十两银子和食宿重要的多!

贾芸心里也是明白这一点,并不勉强。

这当口正缺人,史玉瓒来了。

这人虽是秀才,但才华不逊举人,只是科考这种事,文章憎命达。

光是有才华没用,有时候还得看命。

特别是南方科考,南京贡院一次来几万秀才,浙江更是竟争激烈。

前明时很多名士到死都只是秀才,比如茅元仪,书香世家,就是科考不利,后来被孙承宗保举了武职,做到了副总兵,还是被浙江士林瞧不起。

在正经读书人眼里,这样的做法是歪门斜道。

明中后期,武人地位急剧下降,别说副总兵,就是总兵也不及一个举人值钱。

徐渭徐文长,诗,画,书,还有兵法策略都是鬼才。

不论是戚继光还是李成梁,都极为倚重徐渭。

徐渭更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有少慧。

但也是只考中秀才,就是中不了举人。

有时候是文章不被考官认可。

有时候是脏了卷子。

或是忘了避讳缺笔。

史玉瓒的真实水准不比举人差,写文章其实更强些。

留下此人,正好顶刘统勋和王安国的缺。

史玉瓒来此就是找个落脚地方,顺道找点外快。

贾芸不拦他去各种文会露脸,又提供食宿,还有月俸五十两。

这个条件相当优厚了。

“固所愿,不敢请耳。”

史玉瓒就是奔这些来的,当然也不会矫情,起身,长揖,嘴里已经换了称呼:“不才史玉瓒见过东主。”

称呼直接都变了。

哪怕是暂时打工,打工就是打工。

不像两个举人还端着架子。

史玉瓒这种名士不愧是混江湖的,该傲气时就傲气,当名士,要有笑傲王侯的傲骨。

该低头时也就适时低头,银子和食宿落袋为安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