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主危矣。”
“哎,咱们也没有办法。”
“史公,你以为呢?”
主编室中,刘统勋,史玉瓒,王安国三人面面相觑。
气氛相当沉闷。
史玉瓒搬过来之后就成了主编之一。
刘统勋和王安国都没有什么意见。
他们又不是以报纸编辑为主业了,下个月就会辞掉编辑职位,以打磨文章和会文为主。
举人会文……其实就是一个个大型聚会。
会文只是个幌子。
也可能有少数杰出的举人会脱颖而出,成就文名。
但更多的人,就是在这样的大型聚会上结交好友,拓展人脉。
如果中进士,大家就都是同年。
在有科举之后,同年就是最重要的政治生态之一。
三年一次大比,一次取三百人,这三百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大家是一个圈子的。
当然,这个圈子比较大,可能会分成一个个小圈子。
但总体来说,同年之间的交情不是普通同僚的关系能比的。
在科举时代,座师和门生之间的交情最牢固,也最为深厚。
当老师的,有提携学生的义务。
学生也必须回馈老师,或是恩泽老师的后人。
这个关系,牢不可破,极少有师徒反目的例子。
师生之外,其次就是同年。
再其次,才是同乡。
进士同年,是这种准盟友关系中极为牢固的一种。
大家同科进士,彼此关照是应有之义。
在京备考期间,彼此就该多来往接触,毕竟考选之后,或是留京,或是到地方为官,来往就很难了。
至于考不中的,也是可以借此机会交结一些未来的进士,不论是举人为官,或是在乡闲居为官绅,人脉多总好过人脉少。
王安国和刘统勋注定要辞职离开。
但在离开之前,他们也不愿贾记这里轰然倒塌。
两人看着刘升等人过来。
看着刘升和裘良得意洋洋离开。
那阴谋的味道太过浓郁,直扑总编室,简直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