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是,这样的大场面,贾芸明显是第一次经历,却是沉稳自信,踱步向前,平稳有力,气息不乱,举手投足都是毫无异常。
这使得不少人微微点头。
贾家毕竟底蕴深厚。
有一群纨绔不假,但出一个人才就是了不起的大才!
此时在宫中的官员,几乎都看完了天时人口论。
除了少数迂腐老迈的文官,或是水准不够的武将,基本上人人都是对贾芸投去敬佩的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此刻,不论是哪一党,或是哪一派,又或是对贾家有善意或恶意……
最少在场的所有文武官员,再到勋贵诸王,都是对贾芸极尽欣赏!
这个少年,真的是奇才,鬼才!
贾芸的文章未必写的多好,也不见诗才,词才。
小说写的是精彩,但不入大雅之堂,毕竟小说家在这个时代委实是不入流。
真正叫这些高官权贵们高看贾芸一眼,认可他能力的,还是贾芸写的天时人口论。
这篇文章,朴实无华,遣词造句都很平常。
但读完一遍,很多人直接汗透重衣!
涉及到的学问,更是包含天文,地理,食货,各朝黄册等诸多记录。
除了博闻强记外,还要有高远的眼光穿透历史的迷雾,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就远超常人了!
要知道,贾芸举出来的资料史书上都有。
看过这些东西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但能将其提炼出来,以天时人口论解答了王朝兴衰……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在此之前,所谓江山在德不在险才是主流。
历朝历代的儒臣,无不以此劝诫帝王。
杰出的帝王未必相信这一套,但也只能接受。
贾芸的理论,还是在史书范围内,只是归纳总结,并没有离经叛道,但在途经一些儒臣身边时,他们看贾芸的眼光就是多半不善了。
这叫他们如何在御前讲学时,以儒学那一套来规劝帝王?
风头被贾芸出了。
坐腊的却是他们。
能有善意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