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北上,宝钗自己也是觉得,会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以薛蟠大呼小叫,宝钗其实不恼。
耐心解说,也是在说着自己看小说的体悟。
薛蟠却怎么也不明白。
挠了挠头,看看妹子和香菱。
“俺怎么也不明白,女孩子家家的小心思太难懂了。嗯,待俺见了那贾芸,当面问他!”
薛蟠当然有更俗更难听的话,只是当着妹子却是说不出口来。
这家伙年龄不大,其实是花从老手了。
薛姨妈把他带到京城,原是要约束于他,但王子腾离京,薛家寄居贾家,薛蟠原本是蛮霸,和贾家一伙子呆在一起后,学的越发坏了。
玩出花来了。
此时的薛蟠还有些憨傻气,就是个夯货。
到了京城,不从东便门,崇文门入城。
而是要绕道一圈,从永定门进城,到正阳门,来看一看贾记书局和贾芸。
好在现在做这样选择的人还真不少。
薛家的马车并不突兀。
甚至四周全是人。
而且多是骑马,坐车,身份不菲。
书局门前,不少头戴方巾的人群最多。
简直是奇观。
连薛蟠看了也是摇头道:“这帮穷措大最烦人!”
春闱在即,最后一批举人也纷纷抵京。
这都是来的晚的了。
多半就是河南,山东,北直一带的举子,他们赶路几天就到,所以提前个十天半月来就行。
南方的举子,云贵地方的,真的是必得提前两三个月前来,甚至提前半年都不在话下。
赶路是一方面,早些来寻住处,另外是要防止在路上生病之类。
要是因为一场病,误了科考,那就得再等三年。
这一误可误不起。
这些举子对贾记书局和贾芸更是仰慕,甚至带着敬畏。
薛蟠是因为话本小说。
这些举子就纯粹因为天时人口论。
此论一出,很多人感慨,此后百年不必再谈“学问”二字。
这一篇文章已经写尽了世间学问!
很多举子甚至都自发刻了闲章:贾芸门下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