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边关情形,很多人心中不仅是焦躁,也是有些畏惧和惶恐。
大周立国前三十年,被北虏和东虏联手围困京城就有三次。
有一次被几十万虏骑困住京城达半年之久。
幸亏大周立国之初,政通人和,军队保持着极高的战力,地方向心力也强。
半年时间,四处云集了几十万勤王大军。
加上京城三十万守军死守。
数十万虏骑无计可施,最后被大周京营和勤王军咬着尾巴撵出了关墙之外,虏骑也是损失惨重,此后好几年没有越过关墙。
小主,
就算如此,周军损失也不小,更惨烈的就是沿途的普通百姓。
十室九空,过千个村落几百个集镇被焚毁一空,烧成白地。
死者遍野,几十年后还能在沟渠中发现白骨。
还是朝廷从山东,河南陆续迁数十万人到北方充实户数。
这也是北方沿边境区域大量盗匪始终剿不绝的原因之一。
众人此时最忧心的,就是关城被破。
长城防线不是孤立的,否则一道单薄的城墙绵延万里,怎么挡的住?
是要沿长城要隘,设立军镇,修筑大量的辅助防御设施。
从容纳十几人的墩,到几十人,上百人的台,然后是几百人,上千人的堡。
前明时起就是如此。
一个军镇几万人,大约有一多半是这样的守兵。
他们只要守住自己的墩,台,堡就行。
再上就是城,城中会有守备和参将,副将,总兵驻防。
游击将军在各城之间,随时奉命调动支援。
军镇的核心城池就是镇城,也是总兵,巡抚,或是总督所在地。
精锐驻军多半在镇城。
除此之外,几个重要关城也是重中之重。
喜峰口,古北口,紫荆关等。
万人左右的虏骑入侵,最多打下一些墩或军台。
几万人左右,可能会攻克军堡。
十万人到二十万人,军堡,边城都可能失陷。
但若是镇城和大型关城,那就是极为严重的威胁了。
现在看动静……
怕是事情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