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俱有人杰

哪怕没有身在骑阵之中,贾芸身边还是有不少人都面露骇然之色。

这才两万多人的骑阵对冲,已经是天地间宛如只有这两支骑阵,再也看不到别的色彩与景象。

“不对,东主,北虏是虚晃一枪!”

小主,

岳升龙一直盯着对面骑阵。

不知道为何,他和身旁的儿子岳钟琪都是没有丝毫畏惧。

仿佛这种场面,这样的骑兵交战的情形,他们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

身上的血脉在沸腾。

眼前的画面,仿佛是激发出了他们身体内部的将门传承。

不仅不会叫他们畏惧,反而是令他们兴奋无比。

就在此时,岳升龙也是看出了不妥之处。

北虏骑阵主力看似是冲向了对面的周军,双方已经在三百步内。

由于是对向疾冲,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做出任何反应和变化。

但虏骑的右翼,也就是向着车阵这边,明显是披甲骑兵的数量要多出不止一筹。

似乎是虏骑将全部披甲骑兵都放在了其右翼。

这很不合理!

骑兵对冲,勇者胜,强者胜。

正面对冲的一瞬间,可能就会决定这一场骑兵战的胜负。

若对冲之后,周军骑阵不乱,主力尚存。

而虏骑正面的披甲骑兵数量不足,在对冲时吃亏太大,那后果便是一阵被周军冲跨!

等双方再次兜回圈子回来对冲,吃亏一方可能会被完全的碾压!

骑兵对冲就是如此。

第一阵至关重要。

想玩什么花样,用什么战术技巧,只能在对冲之前用。

比如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对敌人军心士气的打击,对敌将领使用心理战术。

或是攻击粮道,断敌后勤。

这些战略和战术的手段,只能是在战前使用。

在对冲之后,战场上就是一阵定胜负,没有别的花巧可言。

蒙古西征,被人吹的神乎其神。

蒙古骑兵确实是几乎无往不胜。

但他们面对的是衰落的金和宋,就算是面对南宋,也是打了五十年,利用北方和西北的人力物力,加上百战之师,这才灭亡了南宋。

在中亚,西亚,面对的也是同样处于衰落期的阿拉伯文明。

确实也是灭国无数。

但在西亚面对马木留克这样的精锐骑兵时,蒙古骑兵在正面骑兵战上不仅没占便宜,反而是吃了大亏。

在东欧也是一样。

波兰等东欧几国的君主联手,重骑兵联合,蒙古骑兵也是吃了几次败仗,而且是决定性的败仗。

就算没有更换大汗,召回西征军的事,蒙古人想越过东欧打到西欧和南欧也很困难。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事实上,蒙古人的军事高峰期相当短暂。

就是南宋,再扛几年也没事了。

忽必烈打下南宋后,征倭失败,征安南失败,征缅甸失败。

四周的小国他打了个遍,但由于强弩之末,元军的战斗力急剧下滑,又受困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大兵压境仍然是无能为力,特别是征倭之役,两次都是惨败。

很多人说是神风,但其实按当时的态势,没有神风也很难赢。

眼前的北虏骑兵,论人数与周军相同。

但武器不如周军,披甲也不及,战斗素养牧民肯定不如正规军。

这已经不是一群牧民持骑弓就能包打天下的时代了。

将大量披甲放在一翼,不能说北虏的将领自大,只能说他们别有所图。

贾芸眯眼看向北虏右翼。

也确实是离车队这边最近的方向。

其心昭然若揭!

“无妨,我们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剩下的就看诸君的了。”

贾芸拍了拍岳升龙,笑道:“岳都头,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也相信身边的袍泽伙伴。”

岳升龙内心一阵感动,一股酸热之气涌上心头。

身旁的岳钟琪等人也是一样。

他们这些出身西岭村或是水脚帮的人并非是东主的嫡系,一直以来都隐隐害怕被排挤。

好在贾东主信任无余,并没有视这些签了帮工契约的人和奴契有所不同。

此时此刻,大战当前,生死之间,贾东主如此的镇定,还有如此的信任都是令岳升龙等人相当的感动。

原本的一些不安,惶惧,恐慌,都是减轻了许多。

而持铍而立的少年伙计们,此时更是用仰慕的眼光看向贾芸所在之处。

哪怕是敌骑大军压境之时,东主仍然是无比自信,从容,甚至还安抚略有慌乱的部下们。

这种感觉……

就是令伙计们觉得心安无比!

哪怕是以步对骑,哪怕就要面对大量骑兵的冲击,这些伙计们并不觉得畏惧和害怕,相反,都是自有一股昂扬气息,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