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稳住

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战场就是这样。

明明就肉眼可见,但有时候就是无能为力。

“若步阵能守的住就好了……”

“痴人说梦,别抱此妄想!”

“但也不对啊……你们看,车队变阵了!”

“是,真变阵了,原本是一字长蛇,现在变成圆阵了?”

“如长蛇衔尾,首尾相顾,每车相连?”

“这好像是前明时俞大猷的车营阵战法?”

“戚帅也搞过战车营,草原地广人稀,没有墩,台,堡,出了长城就是人家的地盘,我汉人军队又是步兵多,骑兵少。带着大辆战车一起出塞,可以带粮草军需,战时以每车相连,车厢有射孔,火铳手在车厢里可以不惧骑射,或是弓箭手与敌对射,这是好办法啊。”

“想法再好,也要得人啊。戚帅在蓟镇搞车兵营时,北虏一次南下也没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谓极矣。到了明末时在辽东也有车营,全无用处,花了几十万上百万两,一点浪花也没溅起来。”

“车也不同,戚帅的兵车叫偏厢车,两轮车,一边镶嵌铁板防箭,贾记这些车全部是四轮车,要大的多,车身似乎两边都是镶嵌铁叶。”

“只盼有车阵助力,步兵能够守住。”

“也只能如此了。”

身边将校们议论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策马奔腾,号令整队,不影响他们关注那边的战局。

此战关键就在车队那边,不由得他们不关注。

甚至连冯唐都在期盼,会有奇迹发生……

……

轰隆隆的马蹄声仿佛雷鸣。

贾芸感觉脚下的大地都在颤抖着。

眼前三千多骑,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到边。

这种感觉……

一般人真的扛不住。

还好伙计和护卫们都是依托着车阵。

坚固的马车首尾相连,结成了一个牢固无比的方阵。

弓手们都是站在大车之后,可防箭矢。

长铍手们将手中长铍斜举向半空,整个车阵,仿佛长出了一朵朵钢铁之花,他们用这样的长铍阵来防止敌骑直接冲击车阵。

再强的防御,也需要有强悍的战士来主导。

敌骑越近,给的压力就越大。

到三百步时,所有虏骑开始提速。

声音更响,烟尘更高,放眼看去,地平线上黑压压的骑兵群越来越近,不仅能看到战马疾冲,四蹄翻飞,骑士的脸也是越来越狞恶,越来越清楚。

到百步之内时,天地之间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别的景色,唯有眼前的骑兵疾冲而来。

压力,磅礴如山。

如果没有直观的感觉,其实普通人去草原近距离看一次马群奔腾就知道了。

几十匹,上百匹马迎面冲过来时……

那种感觉就已经相当可怕了。

而成千上万匹的战马一同奔腾,川流不息,宛如洪流。

这种感觉对普通人来说太可怕了。

对精锐步兵来说,也是严峻的考验。

历史上,以几乎纯粹的步兵对抗重骑兵,并且最终获胜的步兵极少。

南北朝时,陈庆之所领的数千精锐,应该是步骑夹杂。

明初时,傅友德用一千骑兵,两千步兵,三千骑败元军数万骑兵。

也可称战争史上的杰作。

纯以步兵对骑兵,只能依托地形地利,只有南宋初的吴玠等人。

也有刘裕北伐,纯步兵依托车阵,结却月阵,大败北方骑兵。

贾芸摆的车阵与却月阵无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战术。

北虏骑兵攻坚能力不足,眼前的周军步兵也不能和北府军比。

重要的就是依托车阵,摆开正面,阻敌冲阵。

同时防御弓矢。

这就足够了。

“稳住!”

“东主就在阵中!”

“生死在自己手中,未来前途,富贵可期,都在自己手中!”

“战死了,东主也会给一笔优厚的抚恤,我信的过东主,你们也该信的过!”

哪怕最后一批招来的伙计和护卫都被训练和实战超过三个月。

此时虽也难免惶恐,但阵脚仍稳,赵致仁和岳升龙等人的吼叫声也是接连不断,稳住军心和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