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意志要强过武器,但其实话也得分两说。
有时候意志加成,武器差不多的前提下,狭路相逢勇者胜。
但若是武器完全大于意志,比如数十门重炮在明末清初发挥的作用,那就远强于人的意志了。
待到大周立国百年,自然也是铸了不少重炮。
主要都是放在沿边的关城要隘之中。
喜峰口和三屯营,还有山海关,蓟州镇城都有重炮。
这也是虏骑很难绕过防线深入的原因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来回都可能被重炮轰击。
不拔除这些钉子,无法真正深入。
但这些重炮也是有缺点……
也是华夏火炮走了歪路。
到大周立国百年后,欧洲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易于机动的火炮。
瑞典在此时就是北欧霸主,不光是北欧霸主,瑞典还击败了波兰,立陶宛,还把沙俄打的满地找牙。
这和后世北欧与世无争的形象完全不同。
其实北欧这边是维京出身,真打起来还真的不逊那些后世的诸多强国。
比如后来的芬兰,以弹丸小国和少量兵力扛住了百万苏军,苏芬之战,苏军死伤数十万人,可以说是伤亡极其惨重。
最少在古斯塔夫时期,瑞典就是当之无愧的陆军强国,地方一霸。
古斯塔夫的秘密其实很简单,一是擅长编组,二是擅用火炮。
这位瑞典国王也是第一次把大规模的火炮单独编组,并用在阵前。
从那时才开始有几十门上百门火炮齐射轰击。
发展到拿破仑时代时,主力火炮就是六磅炮和九磅炮。
不能和海战的三十六磅炮,五十磅的重炮比,但那些重炮要用在陆战实在太困难了。
一千多斤的炮身,配车轮,配四轮马车,完全能实现快速机动。
到那时,火炮就真正成了战场之王。
到了一战时,凡尔登战役开打的这一天,德军集结了一千二百门重炮,以每分钟两千发的速度,将一百万发炮弹倾泻在法军的阵地上。
这种场景……
用天崩地裂来形容都算轻的。
也真的是打光了一代法国人,导致其二战直接萎了。
至于眼前……
周军只有小型火器。
还都是古董货。
盏口炮,虎墩炮,小样佛郎机之类。
还不多,只有几十门。
毕竟这些内镇驻军很少出外野战,要那么多小型机动火器做什么?
只有京营步兵中,拥有不少大样佛郎机和各种小型火器。
但火铳质量这百年来并没有太大进步。
还以鸟铳为主。
好歹是做工过关了,能和北虏,东虏的强弓打的有来有往。
不至于如明军那样,只能被动挨打,站直了被人当靶子射,那是真不至于了。
只是眼前这几十门小型火炮能起的作用,委实就是差强人意了。
轰鸣声中,一股股白烟在阵前冒起。
一团团火光射向北虏骑阵。
对面早有准备。
毕竟也不是经历一回两回。
这些当游骑前锋的虏骑经验都很丰富。
属于是隔几年就入侵一次的老油条了。
他们生活的牧区也该是漠南东部,要是漠西那边,正常面对的应该是宣府和大同,榆林各镇,那边的战术办法又是和蓟镇辽东这边大有不同。
轰鸣声中,骑兵们纷纷趴伏在马上。
同时催促战马加速前行。
跑的越快,危险就越小。
这个时候想闪躲避开,反而是死的越快。
若周军火力强大,怕是能秋风扫落叶般的打落不少人。
奈何火炮数量少,威力也小。
一轮轰击后,对面只落下数十人。
战马和人都被撞翻踩成肉泥。
只有少数战马跑开,但同时拖拽着落马的骑士,一直到拖拽成肉泥。
其状,惨不堪言。
待敌骑再近,第二轮火炮才打响。
这一次落马敌骑近百人。
也就止步于此了。
敌骑开始昂首挺胸,并且早就准备好了骑弓,短短一瞬间,最少过千支箭矢落在周军阵内。
一支支箭矢瞬间形成了铁制的灌木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