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车阵拉的很长,拥有三百多辆大车和一千多人。
因为看出虏骑就冲正面,所有的长铍手都被安排了过来。
加上盾牌手,弓手也在最后关头集结大半。
虏骑最后几十步还在抛射,试图扰乱车阵,当然毫无结果。
在虏骑的视角来说,对面的长铍阵密密麻麻,纹丝不动。
这时轮到他们心慌了。
骑阵冲锋原本就是双刃剑。
一锤子买卖。
轻骑冲阵,更是无比凶险。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愿这么做。
轻骑就不是做这个的。
到这时,也轮不到他们迟疑或后悔,只能继续向前。
“砰砰砰砰……”
兵器相交的金铁交鸣声不断传来,然后就是咔嚓声响接连不断。
兵器断折声,人骨断裂声,马腿断折声不停。
然后就是呐喊,怒吼,嚎叫,惨叫声……
整个战场有近七里长,算是个椭圆形的边缘,双方加起来近两千人在第一时间纷纷交手!
北虏披甲也不愧是精锐,拉长距离和宽大正面后,也是直接冲了上来。
双方长兵相交,顿时就打在了一起。
从高空俯瞰,就像是处处都有刀剑相加,到处都是有血光喷溅。
整条战线,如犬牙交错,一朵朵钢铁和鲜血凝成的花骨朵开了又败,败了又开。
小主,
但明眼知兵的人一看就知道,虏骑吃亏了。
轻骑重要的就是机动性,不停的牵扯扰乱敌阵,然后趁隙而攻。
八旗早期骑兵不多,但辽沈一战歼灭明军十几万人。
广宁一战,歼灭明军精锐六万人。
靠的就是骑兵不停的骚扰明军,使明军败兵始终不能集结阵战,不能阵战的步兵对骑兵来说就是刀板上的菜,任其宰割。
如果要冲阵,也是在平原地带,步兵没有地形优势的前提下可以尝试。
还得重骑兵为主,轻骑兵配合。
像眼前这样,长铍手们身后就是车阵,伤者能随时抬入阵中救治。
他们站位也是被大车分割,骑兵在抵近交战后,就没有了冲击优势。
所有的优势抛光了。
还有在马上动作不便的劣势。
还有大量后续骑兵在后而来,越发拥挤。
因为他们没考虑到,居然冲不破对面的长铍阵。
不光长铍阵冲不破,还有不少刀牌手下蹲砍马腿。
战线上战马的嘶鸣声接连不停。
这倒是贾芸下令。
刚刚他也是想起宋军的战术,立刻传达给了赵致仁等人,活学学问,效果极佳。
长铍阵不崩,两侧都有马车,限制死了骑兵的冲劲。
双方混战,步阵比骑兵杂乱的阵线要稳固和高效的多。
双方交战不到十分钟,第一线的骑兵战线明显薄弱了许多。
到这时,很多披甲虏骑的锐气已经消失。
甚至开始胆寒。
对面的长铍手们穿着百姓衣袍,年龄也不大,但始终站在第一线,他们的战线始终没有丝毫动摇。
不论是战死还是重伤,都有人将死者和伤者移开,然后自动有人上前补位。
没有人有丝毫迟疑。
双方交战,都是拿人命来换人命,以血换血。
但虏骑的战损比要远高于长铍手们。
贾芸的训练卓有成效!
长铍手们的体能,技艺,反应,意志,都远高于虏骑。
披轻甲的虏骑不过如此。
不披甲的长铍手们明显更强。
他们合练的时间久,彼此配合极为默契,每个伍,每个什,每个队,彼此都知道同袍战友的站位。
指挥的中下层的军官也能掌握好节奏,该前则前,该退则退。
架,收,挑,挡,刺,几个基础动作也是千锤百炼。
时间推移,长铍阵就像是高效收割人命的机器。
刀牌手,弓手们在配合。
骑兵战线越来越薄。
很多后来的虏骑已经看出来不对,他们拨马向两翼去,假装前方挡住,从两翼找缺口的样子。
明显是找不到。
到这时,所有人都看的出来,车阵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