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县城西南角的老庙街是一个热闹的场所,经常聚集一些闲散杂人谈古论今。旁边的熟食铺有个手持牛耳尖刀的汉子,站在腰子形的笸箩前面叫卖:“牛蹄、牛筋,牛头肉……”
挨着熟食铺的是“老半分利”饭馆子,过了饭馆子则是挨牌的几家大买卖,有绸缎庄、炉银号、典当行,西泡子沿还有多家花窑。
惊蛰正蹲在旮旯晒太阳,瞧着大买卖门前刻的天官赐福、望天兽、刘海戏金蟾。花子房当中的四五个小拉子则是正挤在拉洋片的跟前,一个歪嘴的男人一手牵绳,一脚踩着踏板,伴随着崩鼓声唱着:
“往里瞧,往里看,看了这片接那片。
说大清,是小日本子鬼头鬼脑开来大兵舰。
双方大战在海洋,炮火连天浪水翻。
你看那个小鬼子叫梅川,瞪眼瞄准发炮弹,想要怼了大旗杆。
大旗杆,她姓韩,人在家里排第三……”
可惜小拉子兜里没铜元,看不起洋片,只能过一过耳朵瘾。
这时惊蛰一招手,“你们都给我过来,瞎吼吼着有个屁用,小爷今天高兴,让你们开开荤!”
小拉子们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多谢少筐头,多谢少筐头!”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三个铜元,再一帮哄的跑回去。
这下有钱了,可以看洋片了,一人搂两眼,总算能过眼瘾了。
等完事儿之后,惊蛰领着这些小拉子穿过庙台胡同,就来到了后街,这里相对僻静,只有两家粮栈和一家手工作坊。
挨着手工作坊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三间正房,两边有两排厢房,前面还修建了一个带遮檐的门楼子,所以门上的对联还挺鲜艳。
惊蛰他们刚要走到门口的时候,大门一开,从里面出来一个青年男子,牵着一匹神骏的大黑马,穿一身蓝细布裤褂,头上戴着巴拿马礼帽,巴掌宽的腰带上还挎着匣子枪。
这人一出门就看到了惊蛰他们,然后一招手,从兜里掏出来五个铜元,嘴里嘟囔着:“哎,什么世道,这么小的毛孩子都得伸手要饭吃,造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