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老徐家是万河村里田地最多的人家,自从徐老三离世后,徐老头又从不在家里帮忙,光靠张婆子带着大房和老五下地收成,根本忙不赢。
今年徐家和梁家的山药地请了工人,工钱是两家人一起出的,今年的秋收倒是不愁人手不够。
张婆子笑着点头:“娘的乖乖说的是,有工人帮忙,估摸也就两日的事情,年庚地里的收成便锁在仓房存着,等他小子把新房子盖起来,再给他匀过去。”
“好。”锦绣知道贺年庚一定不会要今年地里的收成,到底是阿娘的心意,她便替贺年庚应下就是。
——————
秋收的日子悄然而至——。
天未亮,挨家挨户都点上蜡油,男人们早早起来祭拜灶公老爷,妇人们紧着吃食,吃饱了才有体力下地。
如贺氏一族,五更天就敲响锣鼓开祠堂祭祖,但愿秋收的这几日天公作美,愿祖宗庇佑粮食丰收。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徐家灶房的烟卤升起袅袅烟气。
锦绣也起了个早,一身轻便粗衣,发髻高绾,帮家里准备好下地收成的工具。
院子里开了两张桌子,张婆子和王氏将准备好的吃食端上桌,梁管事正好领着工人前来,大家热热闹闹的一起吃朝食。
主食是一锅冒着腾腾热气的糙米粥,以及刚出锅的三合面馍馍,小菜是用猪肉渣炒的酸菜,还有鸡蛋炒野菜,油水充足不寒碜。
秋收的第一日,村尾的庄稼地里放眼望去,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里全是弯腰收成的村民。
秋收的忙碌,并未消磨村民们的活跃。
有的村民隔着田埂,扯着嗓子有说有笑,有年岁小的孩童在田间追逐嬉闹,日子忙碌而又充实。
锦绣第一次体会下地收成的艰辛,烈日当空,汗流浃背,累得腰背僵直。
田草负责捡起散落的稻穗,一家人忙忙碌碌靠双手劳作获得的馈赠,在一方土地收获安抚,使人身心踏实。
下午后半晌的时候,徐锦贵带上部份工人前往老徐家地里收成,锦绣和王氏将自家收好的稻秧捆绑结实,搬上车板用麻绳压紧,再赶牛车一趟趟往家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