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姜家村的人又都聚在了打谷场上。嘴快的张翠花满脸堆笑,率先开口问道:“里正叔啊,这次又是啥好事,把大家伙都召集过来啦?”
姜里正也笑着回应:“还真被你说中了,今天呐,又是一件大好事!这次可是如意家照顾咱们村的妇人和女娃娃们呢。”
村里的妇人们一听这话,立马七嘴八舌地催促里正,让他赶紧讲讲到底是啥事。
姜里正也不故意卖关子,直接说道:“这次如意家要招一些针线活做得好的妇人,还有会绣花的,要是有想学绣花的姑娘也成。前阵子,咱们村十岁以下的女娃能去上私塾,这次学绣花的姑娘,就定在十岁到十五岁。大家要是愿意去,都能报名,不过得自己准备布料和绣线。”
姜里正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活计具体有啥要求,就让如意丫头来给大家讲讲吧。”
如意满脸笑意,走上前说道:“针线活好的婶子、大娘们,都可以来试试缝制包。至于包上绣图案的活,还是得手嫩的姐姐和嫂嫂们来做,这么要求也是为了保证咱们绣品的质量。”
说着,如意拿出一只包,又接着说:“就是做这种包,想必大家这几日里也都见过。目前是做这个,往后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活计。工钱呢,就定一天十文钱,每缝制好一个包,再额外得一文钱。因为绣图案费时间,绣好一幅,就再给五文钱。”
村里的妇人们一听这工钱,都笑得合不拢嘴。想着自己针线活不好,不是还有闺女嘛,能送去学绣花,这好处怎么也能沾上。
可张翠花却高兴不起来。一来她针线活和绣花的手艺都普普通通,给自家人缝缝补补还行,之前看过如意家的包,心里清楚自己恐怕达不到要求;二来自家又没闺女能送去学。
但张翠花不甘心就这么错过,还是想试试,于是开口问道:“如意啊,你看婶子我能去你家做工不?”
像张翠花家这种没闺女,自己手艺又不行的,村里还有好几家。看着别家都欢欢喜喜的,他们心里别提多失落了。听到张翠花这么问,都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眼巴巴地看着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