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霏连忙说:“那肯定不会。”心里想着:谁敢忽悠这首富啊。
刘辞接着说:“那就说说多少钱吧。”
芳霏解释道:“跟丝绸包一个价,一两银子一只。这包虽说用的丝绸不多,但收集原料可要费不少周折,而且这手艺和创意也值钱。”
芳霏犹豫了一下,又说:“只是会这编织手艺的人少,一个月恐怕交不了这么多货。”
刘辞摆了摆手,说:“行,就这个价。交货时间延后也没事儿,找人护送,或者我派人来取都行。”
芳霏听刘辞这般言语,原本悬着的心,便落了地。心情一松,思绪便飘向别处,开口问道:“刘东家,听您说要找人护送,我这儿有个相熟之人,不知能否举荐?”
刘辞回道:“此番出行,我未带得力人手,本想着写信唤人过来,一月之后还需将丝绸包带回去。既然姑娘有人推荐,那就有劳姑娘稍后引荐给刘掌柜。往后这边与姑娘合作的事儿,便全交给他负责了。”
一旁的刘掌柜点头应和。芳霏说道:“成嘞,刘伯伯,改日我带王二叔来登门拜访。”
此番目的已然达成,芳霏想着还有其他事儿等着自己去办,便笑意盈盈地开口:“刘东家,刘伯伯,咱们这就签契吧,铺子里还有一堆事儿等着我回去处理呢。”
刘辞站起身来,说道:“姜姑娘,请。”他这意思是要去县衙签契。
芳霏忙说:“咱们合作这么多次了,刘东家,我自然信得过您。不如就在这儿把契书签了吧,也省得跑一趟。”
刘辞爽朗地大笑起来:“好!姜姑娘果然是个爽快人,聪慧过人呐。”
半刻钟后,芳霏怀揣着五百两银票和刚签好的契书,走出了悦来楼。
心情大好的她,一路往小食铺走,一路大采购,买了胭脂水粉、银钗、银镯,想着给姜家的女眷一人备上一套。
又买了两根银旱烟杆,以及给姜长盛三兄弟每人挑了一个成色上佳的玉扳指,给在学堂读书的四位姜家男孩各买了一套文房四宝。这一趟下来,足足花了五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