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庞统来投!

残阳如血,染红了滚滚长江。柴桑江边,一叶扁舟轻荡,庞统立于船头,衣袂飘飘,似欲乘风而去。

“士元兄,留步!”

一声呼喊由远及近,诸葛瑾快步奔至江边,气喘吁吁地望着庞统。

庞统转过身,见是诸葛瑾,拱手道:“子瑜兄,别来无恙。”

“士元兄这是要去往何处?”诸葛瑾目光落在小舟上,疑惑地问道。

庞统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方,意味深长地说道:“天下之大,皆可去得。只是……”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唯独江东,我是不会再去了。”

诸葛瑾闻言一怔,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莫非士元兄与吴侯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庞统摇了摇头,叹息道:“子瑜兄有所不知,我与吴侯,终究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胸无大志,偏安一隅,非我之明主。”

诸葛瑾沉默片刻,劝道:“士元兄此言差矣,吴侯雄踞江东,兵精粮足,岂是胸无大志之辈?况且如今王厚势大,天下群雄皆岌岌可危,吴侯若能与刘皇叔联手,共抗王厚,未尝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庞统冷笑一声,说道:“联手?子瑜兄,你太天真了。孙权和刘备,面和心不和,貌合神离,如何能够真正联手?他们彼此之间,都在互相算计,都想利用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联盟,又能维持多久?”

诸葛瑾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驳。

庞统接着说道:“我观天下大势,曹操统一北方,已成定局。如今他挥师南下,荆州危在旦夕。刘备虽然占据江夏,但根基不稳,迟早会被王厚吞并。至于江东……”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诸葛瑾心中一凛,他知道庞统的意思。江东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面对王厚的铁骑,恐怕也难以抵挡。

“那士元兄打算去往何处?”诸葛瑾问道。

庞统神秘一笑,说道:“天机不可泄露。”

诸葛瑾心中稍安,说道:“如此甚好。士元兄,一路保重。”

庞统拱手道:“子瑜兄,后会有期。”

说罢,他解开缆绳,小舟顺流而下,渐渐消失在茫茫江水中。

诸葛瑾望着庞统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士元兄,你千万不要投奔王厚啊!否则,天下大势,将更加难以预料。

江风吹拂,卷起阵阵波涛,拍打着江岸,发出阵阵轰鸣。

诸葛瑾伫立良久,这才转身离去,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数日之后,庞统来到襄阳。

寻找好友马良,在马良的府上小住。

夜幕降临,襄阳城内灯火通明。马良府邸内,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庞统与马良对坐而饮,两人皆是满面红光。

“士元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马良举杯敬庞统,赞叹道,“听闻士元兄在江东不受重用,真是可惜了!”

庞统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苦笑道:“子常兄谬赞了。庞统不过一介布衣,胸无大志,只想寻一明主,建功立业而已。只可惜,孙权目光短浅,胸无大志,非我之明主。”

“哦?士元兄何出此言?”马良放下酒杯,好奇地问道。

庞统叹息一声,说道:“孙权偏安江东,只顾及眼前利益,不思进取。如今王厚势大,曹操虎视眈眈,孙权却毫无作为,只想着如何保全自己的基业。如此鼠目寸光之辈,如何能够成就大业?”

马良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地说道:“士元兄所言极是。孙权的确缺乏雄才大略,难成大事。如今王厚占据荆州,兵强马壮,正是用人之际。士元兄不如投奔王厚,必能大展宏图!”

庞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问道:“子常兄,你认为王厚真乃明主?”

马良笑道:“王厚雄才大略,智勇双全,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占据荆州,进可攻,退可守,正是成就霸业的最佳时机。士元兄若能投奔王厚,必能得到重用,建功立业!”

庞统沉吟片刻,说道:“子常兄之言,庞统铭记于心。只是庞统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