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王厚,兵强马壮!

此时,贾诩、马良、潘濬、刘巴、蒋琬等人也纷纷来到帐中,听闻庞统之计,皆赞叹不已。

贾诩抚须笑道:“士元先生此计,可谓一石二鸟!不仅可离间孙刘,还能令周瑜感恩戴德,为我军日后招揽周瑜埋下伏笔!”

马良也点头称赞:“此计高明!孙权得此消息,必然喜不自胜,届时刘备若是不肯交出江夏,孙刘联盟必破无疑!”

潘濬兴奋地说道:“若孙刘开战,我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一举拿下整个荆州!”

刘巴补充道:“此计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孙权相信我军的诚意,需得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江东游说。”

蒋琬说道:“依我看,可派蒋干前往江东,他与周瑜乃同窗好友,由他出马,定能说服孙权。”

王厚听取众人意见,心中已有定数,当即拍板决定:“好!就依士元先生之计行事!即刻修书一封,由蒋干送往江东,务必让孙权相信我军的诚意!”

小主,

众人齐声称赞:“妙计!妙计!”

庞统的计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花。

襄阳校军场上旌旗猎猎,尘土飞扬,震天的喊杀声响彻云霄。王厚麾下精兵强将,早已按捺不住建功立业的渴望,个个摩拳擦掌,只待一声令下,便要挥师南下,席卷江东,成就一番不世之功!

“喝!”张辽一声暴喝,手中雁翎刀上下翻飞,刀光如雪,寒气逼人。他身披亮银甲,胯下骏马嘶鸣,宛如天神下凡,威风凛凛。八百陷阵营将士,紧随其后,步伐整齐划一,气势如虹,仿佛一柄锋利无比的尖刀,随时准备刺穿敌人的心脏。

不远处,张合正指挥着部下操练阵法。只见他手中长枪挥舞,枪尖划出道道银光,变化莫测,令人眼花缭乱。他治军严谨,赏罚分明,麾下士卒皆对其敬畏有加,令行禁止,战斗力极强。

徐晃则稳如泰山,手持大斧,演练着步战之法。他身形魁梧,力量惊人,每一次挥斧都带着开山裂石之势,令人望而生畏。他治军有方,深得士卒爱戴,人称“稳重徐晃”。

于禁治军严明,军纪严整。此刻,他正监督着士卒进行队列训练。只见他目光如炬,一丝不苟,任何细微的错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在他严格的训练下,士卒们个个精神抖擞,队列整齐划一,宛如一体。

李典沉稳持重,智勇双全。他正与乐进一同商讨着攻城之策。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着江夏的地形地貌, 力求找到最佳的进攻方案。

老将黄忠,宝刀未老,弓马娴熟。只见他搭弓拉箭,箭如流星,百步穿杨。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一身戎装,更显英雄迟暮之悲壮。

魏延性格孤傲,但作战勇猛,不畏强敌。他手持长刀,在校场上纵横驰骋,刀光剑影,煞气逼人。他渴望建功立业,证明自己的实力,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充满了期待。

文聘则负责后勤粮草的调配。他一丝不苟,认真核对着每一项物资,确保大军粮草充足,后勤无忧。他知道,一场大战的胜败,不仅取决于前线的将士,也取决于后勤的保障。

校军场上,战鼓擂动,号角齐鸣,旌旗飘扬,杀声震天。王厚麾下将士,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奔赴战场,建功立业……

旌旗招展,猎猎作响,襄阳校场之上,尘土飞扬,喊杀震天。王厚、庞统、贾诩、马良四人并辔而行,检阅麾下兵马。一眼望去,刀枪如林,士卒雄壮,战马嘶鸣,一派雄兵百万之势。王厚意气风发,指着麾下将士,对庞统笑道:“士元,你看我军将士,皆是百战精锐,破江东,易如反掌!”

庞统捋须微笑,赞道:“主公麾下,猛将如云,兵精粮足,破江东,指日可待!”

一旁的马良也点头称是:“主公兵强马壮,文武齐心,江东不足为惧!”

唯有贾诩眉头紧锁,一言不发。王厚见贾诩如此,心中疑惑,问道:“文和先生为何闷闷不乐?莫非有何担忧?”

贾诩叹了口气,拱手道:“主公,诸位先生,诩有一隐忧,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厚正色道:“文和先生但说无妨。”

贾诩道:“主公麾下将士,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如今荆州水军,尽数屯于江夏,为诸葛亮所据。若刘备败逃江东,与孙权合兵一处,其水军实力更胜从前,我军岂不难攻?”

贾诩之言,如一盆冷水浇在众人头上。王厚、庞统、马良三人皆沉默不语,心中皆是忧虑。

王厚沉吟片刻,问道:“文和先生可有何良策?”

贾诩沉思片刻,道:“诩以为,可行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