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金色的阳光重新洒满大殿,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压抑。刘协缓缓坐回龙椅,稚嫩的脸上,笼罩着一层阴霾。他紧握着扶手,骨节泛白,良久,才吐出一口浊气。
“董承何在?”
一个身着铠甲,身材魁梧的武将应声而出,单膝跪地:“臣在!”
董承,国舅,忠于汉室,一直对曹操的专权跋扈心存不满,也是刘协最为倚重的亲信之一。
“王子服何在?”
一个文士打扮,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从文官队列中走出,躬身行礼:“臣在。”
王子服,满腹经纶,忠直敢谏,虽身处险境,却始终坚守着对汉室的忠诚,同样是刘协可以信任的肱股之臣。
“吴子兰、种辑何在?”刘协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两名官员一前一后出列,齐声道:“臣在!”
吴子兰和种辑,虽然官职不高,却都是忠于汉室的忠义之士,在曹操的阴影下,他们依然默默守护着心中的信念。
刘协环视四人,目光中带着一丝希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朕,决不能坐以待毙!”
董承等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齐声道:“陛下有何吩咐,臣等万死不辞!”
“曹操此去南征,正是良机。朕意,联络忠义之士,诛杀曹贼,重振汉室!”刘协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决心。
董承等人闻言,精神一振,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陛下圣明!”董承激动地说道,“臣愿为先锋,诛杀国贼!”
王子服也上前一步,拱手道:“臣愿为陛下出谋划策,联络天下忠义之士,共襄义举!”
吴子兰和种辑也纷纷表态,誓死追随刘协,匡扶汉室。
“好!”刘协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朕有尔等忠臣良将,何愁大事不成!”
他顿了顿,又道:“如今曹操羽翼丰满,不可硬碰硬。需从长计议,寻找时机。”
王子服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曹操帐下,并非铁板一块。有一人,名为王厚,此人足智多谋,却与曹操并非一条心。或许,可以利用此人,牵制曹操。”
“王厚?”刘协微微皱眉,“此人朕也略有耳闻。据说此人虽有才干,却恃才傲物,难以驾驭。”
“陛下,”王子服解释道,“王厚虽有傲骨,却并非不忠之人。他曾多次劝谏曹操,不可行废立之事,可见其心向汉室。只是,曹操为人多疑,王厚也因此受到猜忌,不得重用。”
董承也附和道:“臣也曾听闻,王厚对曹操的专横跋扈颇有微词。若是能将其争取过来,必能成为我等一大助力。”
刘协沉吟片刻,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王子服,你暗中联络王厚,探探他的口风。切记,此事万万不可泄露出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臣遵旨!”王子服领命而去。
刘协看着王子服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场与曹操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前路漫漫,充满荆棘,但他相信,只要有这些忠臣良将的支持,他一定能够重振汉室,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黎明早日到来。
襄阳城,旌旗猎猎,战鼓擂动。王厚高坐于帅帐之中,目光炯炯,环视着帐下济济一堂的文臣武将。贾诩、庞统、马良等智谋之士分列两侧,张辽、张合、徐晃、黄忠、魏延等沙场宿将则按剑而立,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整个帐中。
窗外,操练声震天,刀枪碰撞,喊杀声此起彼伏,显示着这支军队的强大战力。贾诩抚须沉思,心中暗叹:王厚如今兵强马壮,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如此实力,难怪曹操对其忌惮三分。
“诸位,”王厚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帐中回响,“如今我军已休整完毕,兵精粮足,正是南进之时!”
众将闻言,精神一振,纷纷请战。
王厚微微一笑,目光落在庞统身上:“士元,战书就由你来拟吧。”
庞统抱拳领命,走到案前,提笔蘸墨,略一沉吟,便挥毫泼墨,写下一封气势磅礴的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