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嗒”,诸葛亮手中的羽扇落在了几案上。
对这个反应很满意,林夕继续用播音腔娓娓道来: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幼小不幸失祜,于徐州屠城中携弟幸免逃生,躬耕于南阳卧龙岗,二十七岁得汉昭烈帝刘备三顾之恩,就此出山。夺荆州,安西南,入巴蜀,定季汉,一生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帝去后,他辅佐幼主,忠贞不二,联东吴、抗曹魏、平孟获、出祁山。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
“诸葛亮晓音律,明绘画,通书法、兴水利、治律法、懂天文,勤农事,他连年兴兵,但益州不疲敝。他严刑峻法,但百姓无怨言。治蜀期间,制定的很多制度都福泽千年,平定南中,一千七百年后的南中人依旧遵循与诸葛丞相的约定,永镇中国南门。一部中国通史一百篇,三国占两篇,诸葛亮独占其一篇也!”
“几百年后之唐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而立武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另选十人配享,史称武庙十哲,诸葛亮位列白起、韩信之后,其成就已超自比之管仲乐毅。文庙中武侯亦在配享之列,历朝历代都以诸葛亮为文臣典范,他一人足以让三国耀万世,号称千古一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庙十哲?千古一相?”诸葛亮红了眼眶,声音颤抖,“亮,何德何能,生受了。”
但是林夕还未说完,她换上了深情女主播的声音,动情地说道:
“后世常有人问,诸葛亮为何要以凡人之躯去挑战神灵才能做到的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一州抗九州,北伐不休。有人说,为报昭烈帝知遇之恩,有人说,为后主享有几十年太平,有人说,不北伐,则蜀汉想要偏安一隅亦不能。然,我想,这只是原因之二三。诸葛丞相幼经战乱,九死一生,后躬耕于南阳,这世界变成了何等样的炼狱,他知之,万千黎庶期盼的是何等样的生活,他知之。这世界不好,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