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北燕风云起

王霸为人正直,对国家和国王有着深厚的忠诚。他深知左贤王的威胁,因此一直在加强都城的防御。他亲自巡视城墙,检查防御工事,确保每一处都坚固可靠。他还组织士兵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技能和应变能力。在他的带领下,中央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成为了保卫都城的钢铁长城。同时,他密切关注着左贤王军队的动向,派出大量密探收集情报,一旦发现左贤王有任何不轨行为,便会及时向国王汇报。

在民间,左贤王的名声却糟糕透顶,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为人残暴,治理领地时横征暴敛,百姓们苦不堪言。在他的领地内,百姓们不仅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还要被迫服各种劳役。为了修建他奢华的宫殿,无数百姓被征调。工地上,百姓们在皮鞭的抽打下,日夜劳作,疲惫不堪。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许多人累死、饿死在工地,尸体被随意丢弃在荒野,无人问津。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心中默默诅咒。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饿得奄奄一息的孩子,眼中满是绝望和愤怒,她低声咒骂着左贤王的恶行,周围的村民们也都满脸悲愤,却又无可奈何。这种民怨沸腾的局面,使得左贤王在国内失去了民心,他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燕国内的矛盾日益尖锐。朝堂之上,左贤王的党羽与国王的支持者明争暗斗,互不相让;民间,百姓们对左贤王的怨恨如熊熊烈火,随时可能爆发。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左贤王与国王之间的斗争,也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一次朝会上,左贤王以边境防御为由,要求增加自己领地的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他站在朝堂之上,神色傲慢,言辞强硬:“陛下,如今边境局势紧张,北方游牧部落蠢蠢欲动,臣的领地首当其冲。为了保卫国家,臣请求陛下批准增加兵力和军费。”

国王慕容乾听后,眉头微皱,心中明白左贤王的真实意图。他看向右丞相李崇,李崇微微摇头,示意国王不可答应。国王正要开口拒绝,左贤王的一位党羽突然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左贤王一心为国,他的请求合情合理。若不加强边境防御,一旦游牧部落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小主,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国王的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他们指出左贤王的势力已经过于强大,若再增加兵力和军费,恐会威胁到国家的稳定。而左贤王的党羽们则据理力争,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国王慕容乾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左贤王的请求,朕会考虑。但此事关乎国家大事,需从长计议。”左贤王听后,脸色阴沉,心中不满,但也不敢公然违抗国王的旨意。

散朝后,左贤王回到自己的府邸,心中怒火中烧。他召集了慕容飞和公孙策等亲信,商议对策。慕容飞愤怒地说:“王爷,那慕容乾分明是猜忌我们,故意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不能就这样算了,不如直接起兵,推翻他的统治!”

公孙策连忙劝阻:“将军不可鲁莽。如今我们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还不足以与国王正面抗衡。我们需要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左贤王点头表示同意:“公孙先生所言极是。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要继续积蓄力量,寻找机会。”

与此同时,国王慕容乾也在与李崇和王霸商议如何应对左贤王的威胁。李崇建议:“陛下,我们可以先拖延时间,同时加强对左贤王的监视。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民间对左贤王的不满,发动百姓,揭露他的恶行,让他失去民心。”

王霸也表示赞同:“陛下,臣会加强都城的防御,同时密切关注左贤王军队的动向。一旦他有任何异动,臣定当率领中央军,将其一举歼灭。”

国王慕容乾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一定要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随着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北燕国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朝堂上的争斗和国家的未来。商人们担心战争会影响生意,百姓们则害怕战火会烧到自己的家园。整个北燕,仿佛置身于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之上,随时都可能陷入一场巨大的灾难之中。而左贤王与国王之间的这场权力之争,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北燕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