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名垂青史第一文臣(20)

距离正和宫变已经过去五年,那次宫变进度飞快,待朝臣们知晓的时候,他们上头的老大已然变成了庆安公主。

庆安公主一跃成为庆国第一代女帝。

不是没有朝臣提出异议,庆国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十分典型的男权社会,庆安公主早前能获封镇国公主已是拥有极高地位,谁能想到她还能夺得帝位啊?

但是上任皇帝的诏书也下了,庆安公主本人嘛。

看着是个弱女子,实则铁血手腕,又励精图治。

明着一下手便精准的整治了几个大贪货,朝廷上下一时风声鹤唳。

暗里朝廷有不少本就是庆安公主这派的人,这帮子人便时时刻刻想办法同化其他人,在谁手下干活不是干,公主并不昏庸,不少曾经心有大志但在官场日渐沉寂下去的臣子反倒逐渐活跃了起来。

官场一途,一为光宗耀祖,二为崇高理想,朝堂比之往日瞧着竟是更蒸蒸日上不少。

再加上还有两个虞大人。

虞舒短短几年,上位极快,李凤仪上位第一年,正逢新科考。

新科考改革,不限性别参考。李凤仪原想直接将虞舒拉进朝堂,还是虞舒提出改革科考,庆国旧的科考制度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先从性别改起,由她打头参考。

第一年新科考,虞舒过五关斩四将一举考进殿试,惊掉了一群臣子的下巴,除开左相,他默默撇嘴,这女娃子当然是个人物了,要不然能敢跟着皇上宫变?

左相现在心底也承认李凤仪有称帝之能,并且,他偷掀眼皮子往上首瞧,不得不说,皇上确实比三皇子更适合这个位置一些。

要知道宫变刚尘埃落尽时,左相表面虽然一口一个“皇上”,心里其实都大逆不道地偷偷唤她“这二公主”、“这李凤仪”。

虞舒参考一事,直到进殿试名单出来,李凤仪的心才落回了肚子里。

要知道,庆国的科考虽然弊端极多,但单从评绩来说,这科考阅卷乃是用弥封制与誊录法批阅。

弥封制会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密封起来。誊录法则是由专人誊抄试卷以便于阅卷,再由其他官员共同完成初评和复审,全程还有专门的监督官,成绩可以说是极为公平。

她虽对虞舒的多智近妖毫不怀疑,但万一有没眼光的蠢人呢?

好在,两人相视一笑。

她还曾问过虞舒,需不需要给她透露点此次殿试辩题。

她和虞舒的相处,并没有因为她登上帝位而变得有所不同,李凤仪非常清楚,她一路走来,虞舒出力极多,甚至那回如果不是虞舒救场救得当机立断,她们早前筹谋的宫变一事早完犊子了。

更别说不管她与虞舒谈天提到何种麻烦事,虞舒总能给出独到的见解,李凤仪对虞舒是越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