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名垂青史第一文臣(22)

虞小将军虞锦绣,与她手下的将领们这一两年都驻扎在京都,一是为了震慑京都可能出现的叛贼,二是在郊外驻扎地练兵之余努力种地。

是的,在虞舒的提议下,李凤仪下令让虞锦绣带着大家伙们,把郊外原先荒废已久的土地全都犁了一通,每日除了练兵,便是勤勤恳恳种地。

旱灾那会送过去的粮食,大部分出自虞锦绣他们这处,兵多有兵多的好啊,李凤仪感叹,虽有人进谗言劝她提防虞家,虞家二姐妹一文一武,他日虞家若是造反,虞家恐将一呼百应。

李凤仪听听,但不当真。

她看人绝计不会出错,虞家二人,虞锦绣压根没这个心眼子,若不是现在京都还要用人,她估计早求令前去镇守边关了,早前虞舒之所以能说动虞锦绣参与宫变,给出的便是这个承诺。

事成之后,想法子让她去驻守边城。

承诺虽是虞舒许下的,但最后的执行还得她来,虞锦绣既志在守卫国土,她身为帝王,自然乐成其见。

还是因虞舒早前观天象,观出旱灾,几人商讨之后,虞锦绣同意先留下带着大家种地,守卫边城是为人民,此时留下种地也是为民,等顺利过完旱灾再领旨前去也不迟。

天灾一事平稳度过,虞锦绣便也领到了她心心念念的诏令。

虞舒吧,先不说她本就极是信任,且根据多年相处了解,虞舒心眼子虽多,但并不是多勤勉一人。

她早看出来,虞舒每天五更来上早朝时,身上都有股浓得化不开的怨气。

要不是因为爱臣心里好像有某种要为国为民努力筹谋的意念在坚持,她大概早就告病还乡去了......

未来她要想留住自己的爱臣,估计得颇费一番功夫。

那边虞锦绣携着一大伙人风风火火的赶赴边城,所有人都很高兴,除了虞母。

女儿好不容易安全回来了,战事也终于停了,她便开始为女儿们筹谋人生大事,此时正到处相看儿郎,一纸诏书,竟又将女儿派去边关。

虞母日日郁郁寡欢,皇权在上,她倒没有那么胆大包天敢教唆女儿抗旨,但如今小女儿正当官呢,她便时常在幺儿面前念叨,希望幺儿去替姐游说一二。

虞舒只应,多的话并不敢说。

要让她母亲知道,阿姐去边关这事有她大半功劳,虞母得气成什么样,真是想都不敢想。

日子便在虞舒的“尽力游说”中悄然走过,虞锦绣还是如她们原计划一般启程了。

虞母虽知此事既已下令,转圜余地便不多。

天家人的命令,哪有朝令夕改的事,但在家见着两个女儿还是难免有些闹心,最后收拾了行囊,决定跟着一块前去。

幺儿尚且年幼几岁,婚事无需着急,锦绣却不行,锦绣今年便要二十有二,她在她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已生下她们大哥了。

送行那日,虞小将军面色沉重,虞舒却是面若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