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人习惯成自然,但是缺水的问题,一直没解决。
大古回到家里,想设计一灌溉渠。他发现村里的田高于河面,水没法流进需要浇灌的地方。
学于致用是对知识的最大的尊重。
大古坐在桌前,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着草图。
他想着如果直接从河里往上引水,必须得克服高度差。
怎么才能把水引到最需要的地方?
突然,他眼睛一亮,想到可以利用水车。先在河边建一个大水车,河水流动带动水车转动,水车上挂着一个个竹筒,随着水车转动将河水舀起,倒入旁边修建的引水槽。
大古兴奋地跑出去找村里的几个长辈商量此事。
人哥们七嘴八舌讨论。
长辈们听了之后,有的摇头表示怀疑,这么复杂的东西能建成吗?但也有几位比较开明,表示愿意试一试。
人多好办事。于是大古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开始动工。
他们砍树制作水车的骨架,编竹篾做成竹筒。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水车终于初步成型。
当他们推动水车试转的时候,看到竹筒成功舀起河水并倒入引水槽一部分,大家欢呼起来。
虽然目前还有些小问题需要解决,但这无疑给建造灌溉渠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另一个问题是,水槽挖起来很麻烦,并且,沙漠干旱,水在引流过程,会有损耗。
怎么才能不让水蒸发,不在河渠中渗漏?
这问题,解决了一切思路都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