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2章 陈曦最大的敌人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2141 字 4个月前

宋真宗上去之后,相当于将这个搞臭了,所以也就没人再去了,实在是太垃圾,去了和这种连天下一统都没做到的垃圾比,实在丢人,故而从那之后泰山封禅就臭了,之后的泰山祭,也就派个大臣去了。

不过凭良心说,只提第二条,也就是国内繁华鼎盛的话,宋真宗时期算是合格的,只不过皇帝们比的都是第一条,史册上的版图,可比几句国内发展稳定要有效的太多。

毕竟前者代表着武力、尊严和脊梁,后者只不过是沙滩上的堡垒,没有前者,一个浪头过来就没了。

更何况宋真宗时代从东南亚搞到占城稻,这种偶发性事件确实是有些不好描述,总体来讲,给人的感觉大概是运气因素太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甭管怎么说,旱稻的出现,实打实的让中原的粮食产业进入了新的境界,第一产业起来了,才有第二产业的余地,再往前不是那些王朝不想搞商业,不想搞手工作坊,而是现实点讲没办法搞。

或者说是搞了,但天花板太低,没办法发展起来。

只有到宋朝,引进了旱稻,外加南方真正开拓起来,靠着雨水和气候不再需要休耕,哪怕受季风影响,在干旱期也可以种旱稻进行补充,得以让粮食产量大幅上升,进而才有了之后的发展。

可以说旱稻进入中原,才得以具备更多人脱产的基础,也是宋朝能在那疯狂的土地兼并之中,苟那么长时间的基础,否则,不用等辽金蒙打过来,宋朝就因为粮食产出问题自爆了。

陈曦很清楚这里面的逻辑,所以早早的推进了旱稻这种作物,只不过目前南方因为还没彻底开垦,中原其他地方还需要休耕等等,旱稻在豫州、徐州更多是一种补充,并非是主要作物。

可不管怎么说,这玩意儿的意义非比寻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下主要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也是古代双季种植的基础,结果中国发现的三种野生稻种,都不是旱稻。

当然不是旱稻也能靠着后天的优化和培育,一代代的改良成旱稻,可这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古代无定向培育下的偶发性意外实在是太多,所以中原在很长时间没有这玩意儿。

反过来恒河这边直接就有野生的旱稻,甚至在公元前两千年,印度这边就因为旱季和雨季的关系种植有旱稻和水稻。

这点陈曦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任你开挂再多,先天因素在那里摆着,印度那个气候环境在那里,上万年的演化,必然使得某些野生稻分化出旱稻种群,而这些其实都是所谓的先天优势。

正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优势积累起来,导致婆罗门和刹帝利才能屁事不干,只收税就能活下去。

封建时代,毕竟是粮食的时代,只要有饭吃,那很多的问题就能解决,而印度河-恒河平原最大的优势说白了就是粮食产出,哪怕因为过于优渥的环境,没有点出精耕细作,可靠天吃饭,依旧有一年八石左右的亩产量。

这才是陈曦最为不爽的地方——我这么努力的奋斗,最后居然在这一方面才达到你们的先天优势,太不爽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既然我其他的方面全部超过了你,只剩这一点没办法,那么我夺了这个先天优势不就可以了。

没错,夺了这个先天优势,陈曦可能能在封建社会,创造出登峰造极的十个点以上的脱产人口,也就是六个人种田,养三个制造其他生活物资的人,以及一个不生产只消耗的人员。

这是一个非常扯淡的比例,但这个比例基于这边的三季种植环境,在配合上雷亟台增肥的情况下,基本是真的能达到,这才是陈曦觊觎着恒河流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