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市价格一百文一石的时候,我一斤麦子在供销社这边能换一壶酒,行市价格七十文一石的时候,我一斤麦子还是能换一壶酒,到现在四十文一石了,供销社的掌柜还是给我换一壶酒。
那请问,这粮食价格跌不跌跟我有个毛关系啊!
好吧,也有一些不能直接拿粮食换的城里面的东西,需要拿钱买,那就涉及到另一个东西,也即是官方粮仓,每年可以接受按照一百五十文一石收一半的粮食产出,这一半产出都是正经的钱,也都够花。
所以大多数老兵对于刘备言及粮价的问题,都觉得现在这种日子挺好,就这么着就行了,没必要改。
刘备听了那么多自然也延续着这个思路,故而在听到陈曦说是粮价崩了,要提粮价,刘备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一个系统在好好运行的情况下,就不要动这玩意儿,让这玩意儿继续运行就是了。
“我大概也知道他们会怎么回答,毕竟去往恒河的时候,我也问了一次,那次粮价已经跌到了七十多文,现在进一步跌落到了四十多文,就这还是因为炽天环导致了气候问题,否则可能会更低,甚至如果不是我收了一半的粮食产出,这个时候粮价应该跌到斗米两文到三文的水平。”陈曦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语气说道。
初,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这是唐朝走向极盛的关键,米价跌到了一斗两钱的水平,陈曦估摸着自己要是不收粮,纵然是遭灾了,斗米恐怕也就这个水平。
这个物价听起来挺好,但对于农业社会也并非全是好处。
一斗米两钱的,一石米也就是二十文,一亩地四斗,也就是八十文钱,一家人五十亩地,合计起来四千文钱,可以说除了吃饭,是完全不够开销的,而且随着粮食价格下跌到这个水平,在没有成熟的大型畜牧业,以及物流业的情况下,肉类价格还会因为需求而上涨。
毕竟粮食是刚需物品,需求不会因为价格的高低而发生极大的变化。
这么一来就很要命了,所以当粮食价格跌到这个程度之后,自然就会有部分的人被迫离开土地,进入其他行当。
虽说从理论上来讲,粮价慢慢下跌,让百姓能吃饱的同时,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离开生养的土地,进入厂矿工作对于国家和政府是有利的,但陈曦本着社会进步是为了让人获得更轻松美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让人背井离乡进入另一种繁重的生活,决定还是拉一把粮价。
“粮价再跌的话,百姓买布匹就有点买不起了。”陈曦直指刚需物资的相互获取逻辑,说别的都没用,这种才是硬件。
“等等,为啥会买不起,每年收粮的钱不是都落到了百姓手上了?”刘备有些不解的询问道。
“因为各种产业生产出来的物资越来越多,需要购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钱逐渐的不够花了。”陈曦面无表情的开口说道,这个过程就像是七八十年代,一切欣欣向荣,钱也有,但市面上的商品越来越多,钱感觉就是日渐变得不够花了。
“最简单的房子里面的很多东西在以前的家庭是没有的。”陈曦很是认真的说道,“桌子、椅子、几案这些东西,在以前的百姓家是没有的,铁锅也是没有的,而这些东西在这几年逐步的进入了百姓家,这些都是开销,而且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有些东西的价格,在当时高的会让后人觉得神经病,比方说自行车,比方说电视机,七十年代的自行车除了贵,还需要票,八十年代普通人一个月几十块的时候,彩色电视三千块,这些玩意儿在21世纪的后人看来,简直贵的有毛病,但当时就这个价,还爱要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老兵而言,无所谓这点开销,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已经有些不够了,粮价低于七十文,对于没有其他收入,靠男耕女织这种小农经济过活的家庭而言,已经无法继续发展了。”陈曦无可奈何的说道。
钱被一部分固有的开销限定死了,剩下的那部分还要分出来一点点存起来,用来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剩下来的那么一点点才是拿来自我消费的部分,在这样的前提下,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继续发展。
这个发展不是指自身进步带来的发展,而是社会进步,带来的自然性的水涨船高,而这种社会进步带来的整体性的自然进步,才是政府调控的真正意义所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社会的进步,其实是无法反应在个体上的,而无法体现在个体上的社会进步,对于个体是没有意义的。
拥抱新时代的两种方案,一种是踹掉跟不上时代的家伙,让他们自生自灭,然后等到他们死了,就只剩下沐浴在新时代光辉下的家伙,另一种则是在集体的调控下,将时代的光辉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陈曦选择了后者,毕竟作为先发性质的大国,没必要那么急迫。
“当粮价拉高到一百五十文,这些汉室最多的普通家庭,也就能每年多吃点肉,购入一些糕点,买一些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东西,而这就是进步。”陈曦很是认真的说道,也就是汉代了,后世肯定是不能这么干的。
毕竟汉代是99%的家庭种田,剩下的1%,也就是在这个提议之中受损的家庭,也不在乎多花几十文买粮。
当然做这个提议的陈曦,以及周围的众人,都会因为这个提议受损,不过这种程度的损失,对于这群人而言,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