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科技陷阱!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3264 字 2个月前

柳树沟,电炉钢厂。

两台二棍斜轧机安置于此,一台粗轧,一台精轧,庄教授、林婉、陈康汇聚于此,安静等待,一旁钢厂工人们正在按照指示进行轧制前准备工作。

粗轧机芯棒经过车削加工,直径由60毫米缩短为56毫米,轧制过程分为两步,实心胚料加热,经粗轧机挤压获得56毫米内径的无缝钢管。

精轧机芯棒直径59毫米,56毫米内径无缝钢管在通过59毫米直径芯棒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内部挤压效应,类似火炮身管自紧效果,经过这道工序,迫击炮质量和寿命将会提升两个数量级。

经过精轧机轧制的无缝钢管,理论内径达59毫米,再进行一次精密加工去除管壁毛刺,便获得一根高质量60毫米迫击炮管。

最后,由客户需求决定是否刻印膛线,迫击炮一般作滑膛炮,但也可加工膛线使之成为线膛迫击炮,提高射击精度。

这就是庄教制定的无缝钢管轧制工艺。

电炉钢厂锻压车间内,正在上演一场史诗级般的钢铁交响曲。

十数名工人正在进行实心胚料人工锻压处理,而所谓的人工锻压,便是最原始和最具激情的方式。

一台高达六米半的钢架树立于中间,两侧钢架分设导轨,顶端悬挂一块重达300公斤的方形实心钢质滑块,滑块由两根钢索连接,钢索再连接钢架最顶端的滑轮组,而后分别向左右延伸,末端连接两台人力卷扬装置。

整台机器的造型,与路易十六快乐台完美相似,最大区别在于一个用来砍头,一个用来锻压钢铁。

Emmmm……

如果非要用这玩意儿来砍头,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由人工带动卷扬装置,牵引300公斤滑块上升到6米高度,再放下作自由落体运动,单次撞击动能高达5400焦耳,如此实现锻压效果。

别说,虽然这种人工锻压方式简陋,但极其实用。

不考虑锻压效率,只论撞击动能,这台300公斤滑块的人工锻压机,等同于250公斤级空气锤的撞击动能水平。

缺点倒是特别明显……

慢。

单次打击频率约每20秒一次。

只见十四名身强力壮的工人各自转动卷扬装置,将三百公斤滑块快速向上带动,待到达六米限位,随即松开卷扬装置的把手,滑块似如陨石般高速落下,仅仅零点几秒过后,便狠狠撞击放置于砧座表面的长方形钢锭。

“咚!”一道沉闷而包含力量的金属撞击声传出,火红钢锭顷刻间变形,两名锻工一前一后,手持铁钳翻转钢锭。

整个锻压过程必须将长方形钢钉,锻成近圆形状,重新加热后方可轧制。

“这个人工锻压机是谁设计的?”庄前鼎好奇地看着车间内这台特别像路易十六断头台的锻压机,问道。

“官田总兵工厂时期李强设计的,但由于长征,当时无法使用,前不久我们找到了这台人工锻压机的设计图,才把它造出来。”陈康笑着回应道:“庄教授,您觉得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只以人工驱动,这台锻压机臻至完美,若我改进,只能改成电驱,增设一组传动装置使之扭矩放大二十倍,带动一吨级滑块,增加锻压效率。”

庄前鼎回应道:“不过太过耗费时间和成本,加之德制空气锤马上抵达根据地,没有改进必要。”

可以改进,但没必要。

如果没有德制机械加工设备的话,那么改造这台人工锻压机倒没问题。

“咚!咚!咚!”

车间内金属滑块与高温钢锭撞击的声音接连不断,似如高山流水般清脆悦耳,又如巍峨山脉之雄浑有力,半小时后,经过上百次锻打的钢锭已趋近近圆柱体形状,锻工将其送入火炉重新加热。

由于工业版本仅限0.2,缺乏温度计,无法精准测量钢锭温度,温度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只能凭借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工人们感觉温度可以的感觉——目测一万摄氏度以下,一千摄氏度左右。

待近圆柱体钢锭呈黄色,锻工便感觉温度八九不离十,将其取出,送到担任粗轧工序的第一台二棍斜轧机内。

一切,准备就绪。

“报告,轧制工作已准备就绪,请指示!”电炉钢厂厂长见状,立即向陈康举手敬礼。

陈康举手回礼:“按计划进行。”

两台二棍斜轧机已经调试完毕,庄教授为电炉钢厂亲自培训一批轧工,编撰相关生产规定,这次轧制属于首次轧制试验,一旦成功,便进入试生产环节。

“是!”厂长转身离去。

“教授,要开始了。”陈康看着即将开始的轧制试验,心中有些期待。

从电炉钢厂角度出发,首次轧制试验成功意味着电炉钢厂具备无缝钢管制造能力,比起以前只能浇铸钢锭的情况,可谓历史性的突破。

站在兵工厂角度,首次轧制试验成功,代表60毫米迫击炮项目最大技术难题实现实质性突破,整个武器仿制研发项目即将成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对军工局来说,这表明军工局即将具备自主生产60毫米迫击炮的能力,相较以往,陈康只能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形容。

庄前鼎点了点头,面含微笑,眼中也露出一丝期待,想要看看融合火炮身管自紧技术理念的二棍斜轧机,最终效果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