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与日本不通商舶者,三十余年于今矣。我将军忧之之余,欲使家久与贵国相谈,而年年来商舶于贵国,而大明与日本商贾通货财之有无。”
万历二十四年,本多正纯受德川家康旨意,致书福建总督陈子贞。这封书信虽然名义上是写给福建总督,其实真正的目的是给明朝皇帝看的。
信中称呼明朝为“中华”、“大明”,称日本却为“邦”、“蕞尔小国”,这些无不表达了日本自身的谦卑与对明朝的尊敬。
刘招孙决定利用德川幕府这种急于加入东亚朝贡体系的心理,在大明与倭国之间左右逢源,从而攫取最大利益。
“本官听闻倭国商人在朝鲜多有贸易,朝鲜却一直瞒着大明此事,神宗皇帝在位时,对本官有知遇之恩,对开原亦有再造之恩,本官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你回去后,仔细查探他们与倭国的贸易详情,将证据送回开原,将来好对李倧发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崇焕连忙答应,他沉思片刻,小心翼翼道:
“平辽侯是想取代朝鲜,与倭国直接贸易?”
“不,本官是想征伐倭国。”
“倭国人口数倍于朝鲜,强藩大名,武德充沛。当年蒙古大军三次征日,皆惨败而归。本官比不上忽必烈,对付倭国,不能单靠武力,还需商业。以前辽镇和倭国贸易量太小,而且要经过朝鲜,以后我们直接代替朝鲜,借明廷名义,以辽东贸易公司为先导,通过利润更高的货物,侵蚀倭国商业。支持部分大名,挑动倭国内战,各个击破,将其纳入开原体系。”
袁崇焕瞠目结舌,他万没想到,平辽侯竟对倭国如此上心。
“刘总兵,当年太祖亲自定下十五不征之国,这倭国排名第一······”
刘招孙知道登陆日本听起来太过玄幻,他本不想多做解释,然而对袁崇焕,对这个正处于东亚文明冲突最前沿的主官,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多说两句。
“袁都察,世上哪有什么不征之国?无非看能不能够到。够得到的,便是华夏故土,够不到的,就是不征之国。”
“你博览群书,当知二十年前,万历皇帝曾计划从朝鲜出兵,登陆倭国,扫穴犁庭,彻底解决倭国祸害。可惜三大征后,国库空虚,此事遭群臣反对,最终作罢。万历没完成的事业,便由我们完成。”
刘招孙停了片刻,意味深长道:
“你当本官耗费重金发展水师,只是为了打劫天津?当然不是,倭国人口稠密,物产富饶,银矿硫磺储量丰厚,必须拿下,如此才能整合势力,对抗更危险的敌人。”
袁崇焕似懂非懂:
“大人是说对付红毛人?”
袁崇焕在广东见过欧洲传教士,他本人与弗朗机人、葡萄牙人都有过多次接触,隐隐能感觉到红毛人的强大。
刘招孙不置可否笑道:
“好了,今天先说这么多,你回宽甸后,还是集中精力对付朝鲜,征伐倭国是件大事,须从长计议,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的。先派人去朝鲜南边,和倭国商人搭上线,搞好关系,为以后双方贸易打好基础。”
随着马士英返回清河,宋应星返回铁岭,战兵陆续返回各自驻地,开原只剩两个近卫军驻守,分别为近卫第一军和近卫第四军。
第四军军长仍为戚金,这位戚家军老将现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军队建设上,借着近卫军刚刚成立,平辽侯正在进行军队改革。
之前由戚金负责的战兵招募和练兵等工作都交给他的副官俞佑去做。
俞佑是戚家军老兵,加入开原军前为浙兵把总,跟随戚金多年,他和林宇一样,都是江浙人。
平辽侯下令在近卫第四军内进行战兵代表制度试点。
刘招孙和戚金经过多次讨论商议,最终确立了这种类似后世党·代表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