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虚惊一场,但李泰也并没有再转赴别处。
中外府已经叫嚣了半年多要东征,为此甚至不惜背信弃义的满足突厥的强横要求,如今选择在此刻出兵东征,总让他感觉有些心绪不安。
所以李泰一边派遣使员前往关中,详细打听一下中外府东征的相关事宜,一边又告令府下保持战备状态,不要有所松懈。
在没有什么转折和变数发生之前,李泰无疑是待在老巢之中才最稳妥,如此才能在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之下都能第一时间做出应对,顺便也处理一下台府所积压下来的军政事宜。
之前南梁建康发生变故的时候,李泰引军前往江夏进行戒备,都还没来得及处理得中的选人们人事安排事宜,只是着令长史长孙俭等按照内外阙员情况而酌情察授。
此番归府后,他便将相关的人事任命查看一番,对于安排基本还算满意。
眼下的台府,包括其他的政权组织,限制权威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力的不足。尤其是在地方郡县乡里,需要严重依赖那些当地的豪强大族们对地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才能将统治贯彻下去。
虽然说选人试考选上来的同样也是这些世族豪强子弟,但总算是形成了一个相对正规的观念和程序。你能得选授官可不是因为你的出身,而是因为你本身的才智学识。通过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来营造一种新的普世价值观。
乡土资源是有限的,乡土秩序是闭塞的,哪怕一个手掌上的手指都有长短,一个闭塞的环境能够提供的利益位置必然也是有限的,而且是极度不公平的。
台府的选士程序就是给那些乡土失意之士和渴望进步的人才提供一个更广阔、比血脉传承更公平的一个平台,是一个从你们当中挑选优秀人才去破坏你们原有秩序的阳谋。
随着这些选人们补充进台府内外官署当中,使得整个台府运行效率都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提升。不只是因为之前台府才力匮乏,也在于这些年轻选人们有着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这也证明了李泰所建立的选士程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不免让他期待在更大的舞台上将此加以推广。
除了对台府政务的处理,李泰也特意抽出时间来在内府之中摆设宴席,以款待刚刚不久之前随同李礼成一起抵达襄阳的亲友们。
“之前江东突生变故,因恐变乱波及台府辖区,所以匆匆引部南去防备,未暇在府迎见诸位亲友。怠慢之处,还请诸位不要介意。”
台府内堂中坐了足有上百员众,都是陇西李氏的亲友们,既有之前便来到襄阳的,也有不久前刚刚到来的,当李泰举起酒杯的时候,在场众人也都纷纷举杯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