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 扬威西域

阿史那贺鲁被擒,押送长安中途,乃谓唐军主将萧嗣业:我本亡虏,为先帝太宗所存,先帝遇我天高地厚,而我负之,今日之败,天所怒也。吾闻中国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

言罢泣不成声。萧嗣业将贺鲁所请奏闻天子,唐高宗览奏复生怜悯之心。阿史那贺鲁被押至京师,于是便依其所愿,献于太宗昭陵之前。

高宗命在太庙举行献俘礼仪,亲临殿前,大会文武百官,及外国君主、使节。征西大元帅苏定方身着戎服,将阿史那贺鲁献于乐悬之北。

高宗终于敕免贺鲁死罪,分其种落为六都督府,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贺鲁不久愧悔而死,诏葬于颉利可汗墓侧。

随后,高宗升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另封其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

显庆三年,十一月戊戌日,命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同月,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薨逝。

敬德晚年闲居,学延年之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交通宾客,凡十六年之久。因服云母矿石粉积累成毒,于是毒发病终,年七十四岁,亦谓高寿正寝。

朝廷闻丧,高宗李治为其辍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前去吊唁送葬。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东园秘器,使陪葬太宗昭陵。

历史真相:尉迟恭戎马一生,傻大黑粗,虽立功卓绝,又惹麻烦无数,其浑身上下皆是战争创伤,按说绝无善终之理。能享七十四岁高龄寿终正寝,其实全拜一人所赐,便是亲密战友,鬼谷门第四十代掌门祖师徐茂功,后改名为李世积之英国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镜头闪回,补叙前事。

李世民登基之后,因感念尉迟恭多次救命之恩,便接连提拔其官职,最终晋升为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

尉迟恭性情粗鲁暴躁,自恃有救驾大功,又凭借太宗宠信,不仅多次凌辱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甚至还在宴会中公然殴打江夏王李道宗,影响非常恶劣。

对于尉迟恭种种出格行为,太宗非常忧心,为能监控其一举一动,便忍痛割爱,欲将爱女嫁之。当时天子使臣来召之时,李世积正在尉迟恭府上饮茶。

天使宣旨出府而去,尉迟恭便问:徐老道,人皆谓你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则你替我掐算掐算,此番皇帝召我进宫,是赏赐洒宴,还是赏赐金帛?

因当初徐茂功自黎阳往长安投唐之时,为掩人耳目,所穿乃是道家装束,故此尉迟恭、程咬金等生性粗鲁者,都以“徐老道”呼之。

李世积自然不以为忤,将手中摺扇摇上几摇道:依我掐算,皇帝此番既非赏你酒食,亦非赐你金帛,而是要赏你一个妙龄公主,做你媳妇。

尉迟恭闻言大喜,眉飞色舞道:我大老黑一生征战沙场,年五十岁矣,未料竟如当年刘备一般,还能攀龙附凤,娶个妙龄公主。果若如老道所说,则我回来,必有重谢!

李世积笑道:以你这颗黑头相谢么?

敬德大惊道:岂有以此为玩笑者!

李世积道:并非玩笑,而是真打实凿。上次你拳打皇叔江夏王之后,皇帝正言厉色,是怎么对你说来?你屡犯贵戚皇亲,皇帝对你早已心生戒心,早想杀一儆百,但你又无大错,不能轻易拿你这救驾功臣开刀,那便怎样?

敬德问道:那便怎样?

李世积道:那便在你枕边置一间谍,共吃同眠,然后将你一言一行上报。你若稍有不慎,便是个谋反谋逆,灭门之罪也。

敬德大惊道:有恁等厉害!我谨言慎行便是。

李世积喝道:屁话!你嗜酒如命,又爱说梦话,无论酒后梦中,皆爱说些大逆不道言语,你道我等故友,哪个不知?

尉迟敬德想了一想,果然如此,于是热汗直流,拱手作揖:徐老道,徐三哥,你是当世神仙,无所不能,望你救我性命。

李世积:并无妙策,辞之不受可也。

尉迟恭:抗旨不遵,须也是重罪。

李世积:那总比以后被灭三族要好些。再者一说,你便以“糟糠之妻不下堂”辞之,陛下乃是明君,又岂能强你所难哉?

敬德听罢,恍然大悟,搔一搔头皮,作揖而去,直接进宫见驾。于是便以家有糟糠之妻不忍抛弃、自己不学无术恐令公主蒙羞为由,坚拒天子赐婚公主。

经此一事,尉迟恭还家后便备盛宴,相请李世积,诚心向其求教保身之道。李世积自然知无不言,命其低调谨慎,只以娱乐为事,甚至求仙访道,做些荒唐之举也无不可,只是不可再参议朝政,非礼重臣,凌侮皇亲国戚。

于是大老黑果然诚心受教,此后非但再不敢居功自傲,此后便开始闭门谢客,每天沉溺于炼丹术以及歌舞享乐,绝少再参与政事。

正因如此,所以此后十六年间得以享尽荣华富贵,而不遭朝廷猜忌。故说尉迟恭一命,甚或全家性命皆是老道李世积所救。

闪回结束。尉迟恭死后未久,是岁之末,爱州刺史褚遂良亦病死于异国他乡,万里之外,含恨离世,享年六十三岁。

在其死后,武则天等人并不罢休,不但夺其官爵,复将其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

画外音:褚遂良落得此般下场,亦与李世积有关。当时只因他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于外人”,即将褚遂良打入十八层地狱,是谓其所坚持反对“废王立武”,是在干涉皇帝家事。则李世积为何要与褚遂良作对?亦因其陷害吴王李恪、魏徵爱徒刘洎之故。

褚遂良虽死,朝内党争方兴未艾。时有雍州司士许祎,与中书令来济相善;又有侍御史张伦,与中书令李义府有怨。

吏部尚书唐临负责遴选官吏,保奏许祎为江南道巡察使,张伦为剑南道巡察使。

是时李义府虽在外任,皇后武则天常于暗中保护。便以唐临挟私选授,皆都驳回。

字幕:唐临,字本德,北海平寿(今山东潍坊)人,生于长安,北周内史唐瑾之孙。

唐临年轻时与兄长唐皎都有善名,出任万泉县丞。

当时万泉县监狱之内,关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此年适逢春末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囚犯还家春耕,县令不许。

唐临道:县尊若有疑虑,恐囚犯逃逸不还,卑职愿承受此罪。

县令从之,唐临遂召集囚犯,命皆回家耕种,并与其约定,耕种完毕须自归狱。囚犯俱都感激县公恩惠,如约全都回到监狱,一个不少。

唐临因此知名,两次提升,迁为侍御史。

于是奉命到岭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处置申诉冤案,释放被无辜关押三千多人。因此功又多次升调,终任黄门郎,再封银青光禄大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临生活节俭,绝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简朴,待人宽容。

一次欲参加友人丧悼吊祭,命家仆还家去取白衫,家仆误拿其他衣服而至,因恐被怪罪,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其脸色,便知所拿丧服有误,便轻轻说道:今日忽觉呼吸不顺,不宜哀悼哭泣,白衫暂且不用矣。

家仆长吁一口气,庆幸躲过此厄。

又一次曾命侍女煎药,侍女因嗑睡将药熬干,心中大惧。唐临唤药,见侍女口中答应,却不去端药,便知其意,于是忽望天色,自语道:天阴不晴,不宜服药,弃之可也。

侍女逃过一劫,由衷感激。唐临宽恕他人过错,皆是如此。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复升为大理卿。

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押犯人数,唐临奏答得体。皇帝大悦:我凭卿忠诚,故授如此重任。治国重于刑法,执法苛则害人,宽则失误,务必公正不偏,才符合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