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集 武媚夺权

当此之时,韦弘机又兼知东都营田之事,受诏完葺东都宫苑。宦者于苑中犯法贪贿,韦弘机先以杖刑责之,然后奏闻。

高宗非但不怒,反以为能,赐绢数十匹,并勉励道:此后内宫宦官更有犯法者,卿即杖之,不必奏也。

天后闻知此事,便即心中不悦。

又有左千牛将军赵瑰,尚高祖李渊之女常乐公主,是为驸马都尉;生一女嫁与周王李显,立为王妃。高宗皇帝对常乐公主颇为亲厚,亦被天后恶之。

于是便废其女王妃之位,幽闭于内侍省中。又命监侍给以生食,不许升火做饭。因多日不食,开门视之,王妃早死多时,尸体已腐。

武媚既将周王妃害死,反诬族叔二兄,复将其父驸马都尉、左千牛将军赵瑰贬出京师,使长乐公主随夫赴任。又命绝其夫妻朝谒,不许与天子相见。

天后为人狠辣,为夺摄政之权,灭绝亲情如此。

便既是亲生长子李弘,因受父命监国,是为自己夺位障碍,也深为天后所恶。

太子李弘仁孝谦谨,甚得高宗喜爱;又善于礼待卿士大夫,由是朝野归附,中外属心。天后方欲逞其志向,故对太子奏请大为不悦,屡屡无故加以驳斥。

太子数度迕旨,由是渐渐失爱于天后。

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侵疾日久,忽暴卒于合璧宫,年仅二十四岁。时因高宗巡幸东都未回,人皆以为是天后暗中下毒鸩之而死。

高宗闻报大为震骇,伤心至极,遂下诏道:朕因风眩之疾日重,方欲禅位于皇太子,敦料疾遽不起,反死于为父之前!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又亲为制诰《睿德纪》,并命勒书于石。

太子李弘既死,乃继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

李贤字明允,乃是高宗第六子,生母亦为武后。李贤容止端雅,少时亦为高宗所爱,不亚于太子李弘。且生性夙敏,自幼遍读《尚书》、《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

便在此际,龙门奉先寺历时四年建成。咸亨三年之时,高宗敕命于洛阳龙门山开凿卢舍那佛大像,武后自捐二万贯脂粉钱助之,佛像竣工,即又命建奉先寺以供之。

寺内共有卢舍那佛、弟子、菩萨、力士等十一尊雕像。主佛卢舍那高八十五尺,台座高十尺,面容丰腴饱满,乃唐朝创建以来,朝廷敕命凿造第一座大佛。

群雕布局严谨,两旁弟子各具神态,刀法圆熟,是为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露天大龛。奉先寺竣工之后,天后武媚亲率朝臣以及六宫嫔妃,参加卢舍那佛开光仪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此之时,汉传佛教禅宗五祖弘忍禅师坐化圆寂。

弘忍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氏,七岁从禅宗四祖道信出家,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弘忍日间劳动,夜间静坐习禅,恬淡自居。

道信常以顿渐之旨相试,弘忍闻言察理,皆得要领。道信于是以为弘忍可教,悉以其道法授之,永徽三年传以法衣,然后圆寂西行。

弘忍由是继承师尊所传达摩老祖衣钵,成为禅宗第五祖。

禅宗自初祖达摩、二祖慧可、至三祖僧璨,俱都一衣一钵,随缘而住,至四祖道信,方始聚僧而居。弘忍亦以为修习道法,宜于深山隐居,远离嚣尘,遂居黄梅东山。座下有僧徒有七百余人,时称东山法门。

弘忍传法之时与众不同,从来不出文记,只口说玄理,默授与人。有顶门弟子二十五人,其中大弟子十人,以神秀与惠能为最有名。

弘忍上元二年圆寂,寿止七十四岁。弘忍之后,其门人弘化佛法范围广远,东山法门由此传播全国,禅宗亦因此发展成为汉传佛教大宗。

其后神秀主张渐悟之说,传法于江北之地,形成北宗。惠能主张顿悟之说,传法于岭南之地,形成南宗,并为禅宗六祖。

又上元二年,原虢州参军王勃卒。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人。祖父王通被称为当世大儒,门人私谥号为“文中子”。王勃出于书香门第,六岁即善文辞,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摘其失谬之处,竟成《指瑕》篇章。

王勃为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长兄王勔、次兄王勮皆有才华,时人又称其兄弟为“王氏三珠树”。

麟德初年时王勃年尚未及冠,即便对策高第,除授为朝散郎。乾封初年上呈《宸游东岳颂》及《乾元殿颂》,沛王李贤大为激赏,即召署府修撰成书。

因见宗室诸王斗鸡,王勃戏作《檄英王鸡文》,高宗看后大怒,斥其出府,后补虢州参军。王勃曾匿犯罪官奴,因惧事泄杀之灭口,事发当诛,遇大赦除名。

其父王福畤时为雍州司户参军,亦受王勃牵连,因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远赴交趾探父,渡南海时堕水而卒,年仅二十八岁。

其文甚丰,以《滕王阁序》传诵最广。

李贤既被立为太子,天后不悦,又深恶慈州刺史杞王李上金。有司奉承天后意旨,上奏弹劾杞王所谓罪状,李上金便被坐罪解官,流放到澧州安置。

于是重新安排内阁重臣,以戴至德为右仆射,刘仁轨为左仆射。张文瓘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为吏部尚书兼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如故。

张文瓘既为侍中,又兼大理卿之职。狱中众囚闻说,皆都恸哭不已。狱吏惊问其故,则都说道:张文瓘为人严正,诸司奏议,多所纠驳,我等逢彼,再无天日。

刘仁轨、戴志德既为左右相,接受有司牒诉,刘仁轨常以美言受理,戴至德则必据理诘难,问其来龙去脉,丝毫不肯马虎。理由充分且有冤情者,必为其秘密上奏。

字幕:戴至德,字行之,小字碧护,相州安阳人,道国公戴胄兄戴仲孙之子,过继载胄为嗣。起家东宫千牛,出任江山县令,迁潭州刺史。嗣父死后,袭封道国公爵位。

乾封二年,戴至德拜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至今便即升任尚书右仆射。因父子相继成为大唐宰相,世人皆都惊其家世荣耀。

因其为人耿介,不肯循私,亦不肯迁就,故当时多数朝臣皆都不喜戴至德,转而称赞刘仁轨为人随和,并称刘仁轨为“解事仆射”。

当时宰辅须至有司,轮流听取诉讼。有位老妇到尚书省告状,戴至德是日当值,已经收下牒状。吏役便对那妇人道:戴仆射既已受理你状,可下堂回家听信可也。

那老妇本已起身欲走,忽听此语,便回头问道:堂上这个宰相,姓戴不是姓刘?那还将状纸还给小民罢。

戴至德大奇问道:本官既已受理此状,则必详察之后与你辨冤,因何又要索回?

老妇说道:本谓大人乃是解事仆射,谁知是不解事者,速归我牒!

戴至德大笑,便将牒状还给老妇:明日是解事仆射当值,你可再来向他呈递可也。

待那老妇离去,众吏皆交耳言道:仆射大人长者气度,常人难及。

戴至德听到此语,微笑答道:国之赏罚,皆是天子陛下亲掌之权,我等身为臣子,岂能争之?又何论为民解事!

高宗闻知,大加称赞。

三年春,闰三月,吐蕃入寇鄯、廓、河、芳等州,敕令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为将,并发兴、凤等州兵御之。

其后更诏命洛州牧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李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出征。

二王未及出发,边报吐蕃又攻破叠州密恭、丹岭二县,于是暂且息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年狄仁杰四十七岁,官为大理寺丞。

字幕:狄仁杰,字怀英,并州晋阳人,早年以明经及第,初任汴州判佐,因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