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郑穆公(三):再与晋盟

王朝的腐朽 立日耳 419 字 2个月前

郑穆公十七年,即公元前六一一年,宋国弑其君宋昭公。

次年,晋国执宰大臣赵宣子(赵盾)听闻此事,便令大将旬林父率兵讨伐宋国,又让郑国、卫国、陈国派兵相助。

晋国赵宣子上位之后,正逢楚庄王初立,楚国国内混乱,在他的努力之下,中原诸侯纷纷归附。

在《孟子·尽心下》中记载了孟子的一句话‘春秋无义战’。

这句话其实描绘的是春秋之时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放在这里其实也是十分合适的。

弑君乃是不义之举,春秋虽多有此例,但有违于礼法,不容于诸侯。

可周天子已无赫赫之威,诸侯之间各自为政,谁家还愿意多管谁家的事情。

不义之贼,既然已无尊上之罚,天下有德之士便共讨之。

但在春秋这个乱世,礼法崩坏,君臣无义,国与国之间更多的还是利益的关系。

宋文公得知了晋国来攻打,便派遣了华元到晋营求和。

华元向晋国主将荀林父表示宋昭公是无能的昏君,而宋文君是一位贤君,得到了宋人的支持。

同时,他又给旬林父赠送金帛,犒劳晋国军队。

于是,旬林父同意了宋人的求和,命令四国军队停止攻打宋国。

结果,这让郑穆公大为不满,认为荀林父私自准许宋人求和,放纵宋人弑君之罪。

因此,他背弃了晋国与楚国再次结盟。

次年,晋国与诸侯在扈地(郑邑,今河南原阳西)会盟,晋国国君晋灵公就以郑国暗地里与楚国结盟,不让郑国参加会盟。

郑国的执宰大臣公子家听说了这个消息,就给赵宣子写信。

信中写明了郑国身为一个小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不是依附于晋国,就是臣服楚国,必然要从属于一个强国,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如果晋国逼迫郑国太甚,郑国岂不就要彻底投靠楚国了吗?

赵宣子看了公子家的信,不但不再怪罪郑国之前的行为,还让郑穆公参加会盟,与郑国再次结为盟好。

郑穆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六零六年,楚庄王因为郑国与晋国结盟攻打郑国。

同年,郑穆公去世,其子公子夷继位,史称郑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