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顷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五一四年,晋国人灭祁氏、羊舌氏。
晋平公七年,即公元前五五一,栾氏覆灭;晋平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五四六年,第二次弭兵会盟达成。
晋平公十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范匄去世,赵武担任正卿;晋平公十七年,即公元前五四一年,赵武去世,韩起担任正卿;晋顷公十二年,韩起去世,魏舒担任正卿。
晋厉公七年,即公元前五七四年,范燮去世,他的儿子范匄继承了他的卿位,晋平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五四年,晋国正卿中行偃去世,范匄担任正卿。为卿二十六年,正卿六年。范匄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范鞅继承他的卿位,至晋顷公十二年,已为卿三十四年。
晋悼公元年,即公元前五七三年,赵武担任新军佐,成为八卿之一;晋平公十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正卿范匄去世,赵武担任正卿;为卿三十二年,正卿七年。赵武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赵成继承他的卿位,晋昭公五年,即公元前五二七年,赵成去世。为卿十四年。赵成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赵鞅继承他的卿位,至晋顷公十二年,已为卿十三年。
晋景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五八八年,韩厥担任新中军将,成为十二卿之一;晋悼公元年,即公元前五七三年,正卿栾书去世,韩厥担任正卿;晋悼公八年,即公元前五六六年。韩厥告老。为卿二十二年,正卿七年。韩厥告老之后,他的儿子韩起继承了他的卿位。晋平公十七年,即公元前五四一年,正卿赵武去世,韩起担任正卿。晋顷公十二年,韩起去世。为卿五十二年,正卿二十七年。韩起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韩须继承了他的卿位。
晋厉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七七年,中行庚去世,他的儿子中行偃继承了他的卿位;晋悼公十四年,即公元前五六零年,正卿智罃去世,中行偃担任正卿。为卿二十三年,正卿六年。晋平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五四年,中行偃去世,他的儿子中行吴继承了他的卿位。中行吴去世后(大约在晋顷公六年之后,即公元前五二零年之后),他的儿子中行寅继承了他的卿位。
晋平公十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程郑去世,智氏智盈担任下军佐,成为六卿之一;晋平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三三年,智盈去世。为卿十五年。智盈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智跞(当时只有十五岁)继承了他的卿位。智氏两代宗主继位之时,都因为年幼而庇护于中行氏,中行吴死后,又依靠晋国公室,所以此时的智氏在六卿之中犹显弱小。
晋悼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七零年,魏绛担任新军将。而从晋悼公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五九年之后,不见魏绛、魏氏之事迹。直到晋平公十七年,即公元前五四一年,才见魏舒之名,辅佐中行吴攻打戎狄,可知当时已为卿。晋顷公十二年,正卿韩起去世,魏舒担任正卿。
自晋平公十年起,智氏智盈继程郑为下军佐,六卿的位置便牢牢掌握在赵、韩、魏、范、中行、智六族之中。
而从晋平公十二年,第二次弭兵会盟达成之后,晋国便再无诸侯之患,无列国之战。
曾经最大的对手楚国,也慢慢失去了争霸中原的雄心壮志,更不用说还有吴国在一旁牵制楚国。
身为诸侯盟主的晋国,威服夷狄、安定王室,眼看又是齐桓、晋文一般的霸业,再一次由晋国的国君延续了下去。
可就在晋顷公十二年,祁氏、羊舌氏为晋国人所灭。
自栾氏覆灭之后,晋国内部并无大的动乱,一是栾氏覆灭,留下的权势财富,足够公室和卿族缓和争端,二是当时诸侯不靖,楚、齐、秦三国均与晋国不睦,列国之间纷争不断
但晋国身为诸侯盟主,数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强大底蕴,使得无论是楚、齐、秦三国,还是其他的小国,都不能对晋国构成真正的威胁。
依靠着三军六卿的执政制度,以及不时出现的贤明之主,诸侯都不得不慑服在晋国的威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