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一年征收的棉布就有上百万匹,就算这么多,也还是不够国库使用的,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其实这也跟明朝的税赋占比有关系,其中一半的税赋,是留在地方政府,各级政府用来支付当地官员的俸禄。
这个政策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总不能让全国各地的官员不远万里来京师领取俸禄吧,那海南的官员可就遭老罪了。
年初去京城领取俸禄,年中回来把俸禄放到家中,然后启程去京师准备领取下一年的俸禄。
(╯°Д°)╯︵┻━┻
税赋剩余的一半才上缴国库,而上缴国库的这一部分运送至京师,还会产生损耗。
这就导致了,上缴至国库的税赋没有明面上那么多。
所以在朱厚照面前有四个字,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增加朝廷收入,朱厚照现在开了三个工坊,棉布,食盐,味精,这三种都是硬通货,而且食盐和味精现在都是面向勋贵等级的人,挣得倒是很多。
不过现在的这三个工坊都是设置在皇店下面,不归朝廷管辖,自然收入也就不进入国库。
虽然明面上是不进入国库,收入尽归内库,但是朝臣自从成化年间开始就将内库和国库视为一体,国库没钱了就请陛下拨付。
朱厚照之前就对这个行为感到很不高兴,朝臣也跟他索要过几次内库的存银,那个时候他给了宝钞,没有给银子。
这不是想在他自己的兜里拿钱吗?
但是后来他细想想这种做法不行,因为内库在设立之初就不是皇帝的私人金库,朱元璋最初是用来赏赐官员的。
虽然皇帝可以随意支取内库中存储的金银,但是内库的作用是对外库的补充,以防外库收取的实物粮草不足,危急的时候可以用内库的金银来购买粮食等物资。
打个比方,内库就当于定期基金,每期都定存,然后在需要的时候从中取钱出来。
所以朝臣对于皇店的收入都是很眼热,都在盯着这些。
至于节流的问题,朱厚照也研究过,不过现在没有办法,只能等待京察之后改革。
因为朝廷各方面都存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