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孔友德伏诛

这是今年第一场雪,下雪对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并不是坏事。

明军基本上都生活在南方,至少在关内,他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远远没有游牧民族适应,下雪也意味着明军很难再发起进攻。

大雪中连续跑路两天,人乏马困,必须要停下休息,不然不用明军追来,他们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多铎传令,让建奴镶白旗和一些逃来的蒙古人,去找一块避风处扎营休息,再补充一些食物。

漆黑的营地中,一些蒙古军同样兴奋的呼喊着……

这是草原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雪就意味着明军不能再进攻了!

然而,这种兴奋只持续了片刻,便陡然间沉了下去,他们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和族人……

这场雪来的太迟了,此时此刻他们已经一无所有,女人、孩子、牲畜、所有的财物都已经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

草原上夜间的气温骤降,雪花越下越大,这场大雪却像一场冰冷的雨水,将蒙古残兵和建奴的心都浇个透心凉。

这些鞑子和建奴此时除了寒冷,什么都没有了......

漫无边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窸窸窣窣的雪花飞舞,彻骨的北风呼啸。

十月十五日,朱慈烺率大军到达阔伦么连附近的乌拉特部。

曹变蛟他们也在此等候神武皇帝,此地距离后世的满洲里只有一百多里路程。

因为虎豹骑的一路穷追猛打,早已打出了哲里木盟范围。

后面的明军主力行军十分轻松,行程大大超出了预计的征讨时间。

朱慈烺一路上寻找适合建立征北都护府的治所,最终看好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附近。

这里东部靠近嫩江与黑龙江,北和西北部是西伯利亚,西和西南部同漠北蒙古交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

他率领骑兵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有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

重要的是,这里环境非常好,景色壮丽,是个很好的宜居之地。

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三千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五百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牧场,其中可利用的草场占了八成,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除了被杀服的乌拉特分部,还有一些蒙古部落首领听闻大明天军到来,急忙主动前来觐见。

其中还有巴尔护部,这个部落历史悠久,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

其部族原驻牧地在内贝加尔湖以东巴尔古津河一带,主要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

历史上,巴尔护蒙古族是一个弱势部落,一直在历史的夹缝中聚聚散散。

他们中有些是生活在北海,也就是后世贝加尔湖周围的布里亚特人。

历史上,在崇祯十一年,罗刹人(沙俄)建立了雅库茨克督军府,哥萨克征服勒拿河周边大片地区。

后来又在贝加尔湖之西建了伊尔库茨克,在湖的四面强占牧场,建立堡寨。

并与驻牧北海以东的布利亚特蒙古各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从崇祯四年起,他们打得难分难解,大约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会被完全压服,臣服于罗刹国。

部分布利亚特人不愿屈服,便向南移入漠北喀尔喀蒙古领地。

另外还有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则来到了呼伦贝尔地区……

在临时搭建的豪华御帐中,朱慈烺向前来觐见的部族首领问起北海之事。

巴尔护部的首领立即诉说着罗刹鬼的可恶,他们是多么的嚣张,多么的可怕。

本来想把整个蒙古都交给巴克图管理,现在朱慈烺知道二憨没有这个能力了。

于是最终决定在此处设征北都护府,并驻扎一支军队,作为守卫大明北疆。

以后还要尽快修建官道或者铁路,为收复西伯利亚提前准备。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属于半干旱区,平均温度零度左右,气候总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此处倒是能种植春小麦及少量蔬菜,也可以把马铃薯搞来种植。

御营中,朱慈烺与几个部落首领老头款款而谈,想着怎么安排他们的族人,如何分配草场,还有征募兵丁。

征北都护府不能全靠汉人的军队维持,那样长此以往损失太大了,忠诚的蒙古人应该是最好人选。

……

漠北,历朝历代都视为蛮荒之地,那里有着大片沙漠和戈壁。

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将匈奴赶到漠北,后来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也就是后世蒙古国的肯特山脉,从此青史留名。

东汉永元元年,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