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干人事的王爷才是好王爷

顽贼 夺鹿侯 2448 字 2个月前

过分到在那之后,朝臣都不敢跟万历提福王,遇到宗室的事儿,大家就说应该遵照潞王旧例。

因为万历对福王是不讲规矩的,在万历怠政的那三十年间,什么阁老辅臣、封疆大吏的奏章投入内廷都像石沉大海,只有福王府的奏章,上午递交,答复下午就出来了,要求没有不答应的。

福王就藩,庄田给了两万顷,河南的丰腴田地不足,从山东、湖广的良田补足。

除此之外,张居正被抄家所没家产、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四川盐井榷茶银以及淮盐一千三百引,统统都给了福王。

单就盐引一项,已经不是超标了,河南历来用的河东行盐。

明代盐引制度与边防驻军的粮草有很大关系,要商人运粮到九边,九边开出证明,商贾用运粮证换取盐引,再凭盐引到盐场支盐贩卖。

各个盐场的盐引,依照与九边的距离,重量不等。

如河东盐场离边墙近,一引取盐是二百斤;淮扬盐场离九边远,一引则算六百六十斤。

同时各地盐区,也都依照就近售卖的原则。

而万历给福王的这些盐引,则不管那些,他可以在淮扬卖盐,也在河东卖盐,反正在哪儿卖盐就是给老爹写封信的事儿,极大地冲击了河南、南阳、怀庆三府的盐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这种薄彼厚此、亲疏有别的情况,并不是万历一个人的毛病。

只不过在万历之前,那些被皇帝册封、给予优待的王爷们,在嘉靖、隆庆甚至万历年间,都处于持续被削的状态。

归根结底,嘉靖皇帝与诸亲王,基本上都是出五服的远亲,下手削待遇绝不手软。

以至于到了这个年代,就属万历封出来的是仨藩国优待最厚。

没办法,泰昌帝是万历的儿子,天启、崇祯都是万历的亲孙子。

如今福王朱常洵、潞王朱常淓这俩,都是崇祯的亲皇叔,地位在诸王当中最为尊崇。

福王和潞王,说是穷奢极欲也不为过,但这俩在崇祯皇帝和皇室的角度上……其实是贤王。

第一,他俩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分封不赐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

第二,在皇室需要用钱的时候,他俩捐钱非常积极,位列诸王的亚军和季军,仅次于唐王,远超韩藩、鲁藩、代藩那些穷鬼吝啬鬼。

而捐钱最多的永远是唐王,单是打萨尔浒,老唐王开打先捐五千两,打了败仗再捐三千五百两。

但对皇室来说,唐藩远不如福藩和潞藩……老唐王人品有问题,为了改继承人,把世子和孙子关了十六年,还默许小妾生的儿子把世子毒死了。

要不是当年做布政使的陈奇瑜警告老唐王,小唐王早死了。

除此之外,唐藩的王爷都喜爱参与社会活动,对藩王来说,这种事的尺度是不好掌握的。

反过来福王和潞王,才是不干人事儿的好王爷。

福王是个贪财好色的酒鬼,天天关起门来喝大酒,喝多了就睡,睡醒了就喝。

潞王则是个爱弹琴的艺术家,留了六七寸的指甲,用小竹筒护着,造了潞王琴三千张。

同时还研究古董,照着宣和博古图仿制了商代至唐代的铜器数千件,打着‘潞国制器’的题款,但是专门用牛皮裹着埋到地下,使锈迹把铭文遮住。

所以对这俩富有的皇叔,崇祯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人家有钱,那是爷爷给的,更何况,人家俩还给他钱呢。

因为怕死,李自成刚进湖广,张一川刚进南阳,远在黄河北岸的潞王就给崇祯上奏疏,请求增设三千护卫,愿捐银一万两助饷。

崇祯很高兴地就答应了。

然后在南阳直面张一川威胁的唐王闻询也上奏疏,也请求皇上增设三千护卫,捐银一万两助饷。

崇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因为最近朝廷上正因为宗室换授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核心问题就是让宗人府以荐才的方式,举荐有才能的宗室进入官僚体系。

这事的强力支持者之一,就是年轻的唐王朱聿键。

崇祯很清楚,潞王要求增设护卫,那是真怕死。

唐王要求增设护卫……这家伙是他妈真想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