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歪打正着

顽贼 夺鹿侯 2490 字 2个月前

最重要的是,整个韩城这么多年努力,流寇三薄韩城,被士民用命三次击退,为的不就是四乡平安,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如今这机会唾手可得,只要不去惹元帅军就可以了。

让他们出兵,谈何容易?

偏偏,西安府城危急,九死一生穿透围城营地送达口信的使者,白天在衙门大堂上受士绅奚落,一怒之下拔刀斫断尾指,转身奔回西安府城。

看着那根尾指,左懋第的良心遭受谴责。

更大的疑惑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助朝廷出兵,给百姓安乐,居然成了相悖的选择。

当天夜里,左懋第奋笔就书,命衙役连夜出城,送往合阳、蒲城、渭南等地。

他心想固然韩城不能出兵,他也理应该把身困围城中陈奇瑜的指令传达给其他地方,兴许别人有出兵的条件。

不过就在左懋第还思索自己的信能起到多大作用的时候,周围几个县城已经起兵了。

第一个起兵的就是西南方向的合阳县。

合阳知县叫范志懋,是河南虞城举人出身,范仲淹的后人。

那边的情况跟韩城不太一样,没有靠近黄河的空赔税银,不过额外支出比韩城更多。

因为合阳县有一个营的驻军,叫韩合营,一营军队给养都仰赖合阳县供给,非常劳民伤财,知县范志懋一直想把韩合营解散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营的军队固然可以驱散贼寇,但这几年陕西的情况显然不是军队能解决的问题。

外来的流寇是打跑了,可一个营的衣食吃用,别说如今有旱灾,就算没旱灾,单靠合阳县也供不上。

这事儿也不得不提左懋第,这个营叫韩合营,理应韩城与合阳一块供给,但左懋第治理韩城三年,倒欠朝廷一万五千两,经济上根本无法提供军饷。

而客观上,所有到韩城的贼兵都被左懋第这个知县带兵打跑了,而且是跑到山里就格斗剿灭,跑到河上就开船逐敌,追着撵着打的那种。

人家根本不劳韩合营大驾。

以至于找韩城要粮要钱都没法开口。

韩合营的兵将也很委屈,我们在这驻扎,军纪挺好,但吃吃不饱,穿穿不暖,来贼了我们先上,连游击将军都死一个了,你们地方上还这么大怨气,动不动就要解散我们。

谁稀罕啊!

本来知县范志懋就正跟韩合营主将李国政因军费扯皮呢,一收到左懋第转达陈奇瑜的指示,俩人当即一拍即合。

合阳县出拔营费,韩合营出兵支援西安府城。

转眼之间,随着左懋第的书信在渭北各县联络,很快借着元帅府忙于运送物资的时机,在渭河北岸组织起一支有模有样的军队。

他们的将领分别是韩合营守备李国政、蒲城守备孙守法、韩城守备刘进爵、都司张继载,以及兵马六千。

这支军队一路横插蒲城,经过孝童镇商贾大家补给物资,屯于关山半日,当晚就南下渡过渭河,进了渭南境内。

他们南下渭南,是为了汇合渭南起兵的地主武装。

因为渭南县有个大家族,一门九进士三尚书的南氏。

眼下族老南企仲曾为南京礼部尚书、他的儿子南居业此时为礼部主事,另有南居益,曾为福建巡抚,是被削籍归家的工部尚书。

这个家族田地广袤,仆役众多,早在刘承宗放出风来,要一亩一两银的赎买田地,又派人至渭南清丈田亩,就已经在琢磨起事了。

如今一看渭北有军队聚集,当即呼应,在渭南出资募兵,欲联合李国政等人解西安之围。

其实尽管声势浩大,但这些将领都知道关系重大。

为了给予府城外围城大营突然一击,他们往来通信较为隐秘,兵马行进又昼伏夜出,所以渭北集结出六千兵马的时候,刘承宗对此一无所知。

直到这支军队昼伏夜出,进入渭南。

他们进渭南两个时辰,一百五十里外咸阳塬上的刘承宗就收到消息。

这支明军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作为相当于想从别人口袋里偷根草,却一脚踩在失主命根子上。

元帅军对他们进入渭南的情报,是由押运辎重的蒙古兵报告的。

谢二虎换马四次,两个时辰窜了一百五十里,跑到咸阳裤子都磨开线了,火急火燎地找刘承宗报告。

他说:“大帅!知道为啥张天琳不回信了,有支明军自渭北而来,直扑我军粮道把渭南堵住了!”

刘狮子当即暴跳如雷,压抑心中数日的无名邪火终于找到了宣泄口:“老子的兵将在潼关帮你们挡瘟疫,你们他妈的截我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