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点都不温柔吗?

多半只是个借口罢了。

就算卡森·博格当真了,林格也不会当真的。

或许对东大陆人来说,“成为下一个所罗门”是一种值得光荣的赞誉吧。这位赫赫有名的“魔法之父”虽然来自西大陆,且曾经是魔女结社的一员,最终却能毅然叛出结社,割舍过往,选择了一条与邪恶和暴政为敌的道路。若没有坚定的觉悟和崇高的信念,恐怕无法做出这样的选择吧?于是,知晓以上种种事迹的人,无不对其感到认可和敬服。

然而,在知情人的心目中,所罗门绝不是那样高大的形象,恰恰相反,他的一切行为、逻辑与动机,都有值得警惕的地方。

所罗门背叛魔女结社,真的是因为对结社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吗?他确实是结社成立至今的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叛逃者之一,或许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那个。然而,据格洛丽亚所说,他背叛的真正理由,是因为结社在断绝魔力的计划上,提出了“以魔导取代魔法”的方针,旨在进一步降低镜星的魔力浓度含量,这对于所罗门来说是不可容忍的。他成为哲人的贡献来自于对魔力标准制度的建立,以平行月季的魔力浓度含量为标准制定了魔力的基本单位,即现在仍然使用的O'S,使魔法体系进一步规范化,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现代魔法之父”的美誉,与“魔法始祖”梅林·安布罗修斯、“魔法部长”厄休拉以及“大魔法师”尼可·勒梅等人,并称为新时代最伟大的魔法师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得出来,他一定非常享受这个称号所带来的种种荣誉,以至于在那场会议上提出了激烈的反对意见,但至少,当时的魔女结社中,对魔导取代魔法的必要性存在清晰认知的哲人占了大多数,因此在投票表决阶段以压倒性的优势驳回了所罗门的反对意见。

整个事件最精彩的情节就这样上演了——会议结束的同一天,所罗门便带着结社内部绝大部分关于魔法体系的机密资料叛逃了,其决断与行动的速度之快,令格洛丽亚看到这里时,都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怀疑这位魔法之父其实是早有预谋。即使不是现在,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刻叛逃,这场会议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进程而已。

因为他所享受的,是以“现代魔法之父”的身份受人崇拜的过程,但在结社内部,与他同等级的“哲人”实在太多了,除了同为魔法师的梅林、厄休拉与尼可勒梅之外,推广了魔法体系“兽法师”阿莱斯特·克劳利,“圣女”贞德、“红胡子王”巴巴罗萨以及“元帅”拿破仑等人,在俗世的名望也绝不逊色,这似乎让他感到自己被埋没了,或者说,被打压了。

叛逆的苗头早已埋下,而所罗门后续的动作更是证实了这一点。他迫不及待地篡夺了隐秘组织求知会的领导权,将其改名为真理会,然后以真理会的名义召开了所谓的“魔法会议”,向神秘世界公开了魔女结社的存在并大肆宣扬其危害性,将其渲染为一股足以毁灭世界的邪恶力量——从某种意义上,倒是贴合了当时的魔法师日夜忧惧的心理。于是,十三隐士会成立,此后,魔法界与世俗界联手对抗魔女结社的种种举措背后,都有这个男人参与的迹象,从落幕野战役到肃正之战,从雾河战役到无谋刺杀案,他几乎完整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每一场战争和阴谋。

但战争的结局是魔法师被屠杀凋零,如秋天收割的麦田般成片成片地倒下,阴谋的尾声是魔法师在世俗界的地位一落千丈,由座上之宾沦为声名狼藉的犯罪者。在这个过程中,比所罗门更加强大的魔法师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去,只有他躲过了每一次死亡的危机,并让自己的地位越来越高,直至成为所有魔法师的领袖,十三隐士会的执笔者——实质上的首脑与核心。

魔法界越来越衰弱,所罗门越来越强大,当前者衰落到一定程度,而后者强大到一定程度时,他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远赴东大陆、与其他势力联合、共同抵御魔女结社的方针。这不仅使他躲过了战争结束后来自魔女结社的清算,也让他在东大陆获得了巨大的声望。没有人将这种行为称为逃跑,而是纷纷称赞魔法之父的远见与智慧。

试想一下吧,一个来自西大陆的魔法师,能够在以超凡者和异类为核心的东大陆“神圣同盟”中占据一席之地,他难道没有遇到反对者、攻击者与不怀好意者的阻挠吗?再想一下那些人都到哪里去了,你就会明白所罗门的手段有多么可怕……以及隐秘。

若说他只是心思深沉、不择手段、而没有魔法师缜密的一面,倒也不完全如此,至少,在林格等人因各种各样的意外来到东大陆之前,他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宣扬年轻牧师的事迹了。无论是他确实认定那些人终有一天会来到这里,还是随手试探,落下了一颗闲棋,至少他能清晰地认识到,与魔女结社对抗的关键不在于西大陆,而在于东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