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不做洛阳归京录中的踏脚石70

“我本就是死罪加身之人,还怕罪加一等吗?”

“我没有想要借此事要挟您的意思,只是流放在即,山水迢迢,距洛阳千里之远,只恐此生再不能回来,心中有关苏家之事,不得不问,望大人开恩!”

她紧紧盯着谢容渡,仿佛牢牢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又似乎有所依仗。

苏和璧知道自己今日前来,有多冒险,也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提出的要求有多过分,但是她已经别无选择。

而监察司会出手帮她。

凭她手中玉佩!

苏和璧能从天牢出来,必然是有贵人相助,也见到了关于苏家案的皇榜告示。

此女体质奇特,入洛阳半年,跟数家公子哥皆有牵扯,饶是谢容渡也为之罕见。

谢容渡知道苏和璧要问什么,声音疏冷。

“苏家之案,上下同心,洪灾之下无所作为已是事实,经手监察司,证据确凿,不算蒙冤。”

当时先皇的动作很大,很多东西查到点苗头就定罪天牢,导致很多人在其中公报私仇,故意抄家。

至今时隔近二十年,苏和璧的父亲在其中到底有多少贪污,并不好查,监察司耗费了无数精力,才调出一丝蛛丝马迹,当年苏家抄家时,累积家产,并非苏和璧之父的官职所能拥有。

不管他拿的是不是赈灾的银子,他绝不清白。

其实二十年后,谢容渡再看这桩案件的时候,和姜里在灯下研读,日夜调查,终究不得不客观说上一句。

也许先皇的出发点是好的,为百姓震怒清天下,但他的动作太大,反受有心之人的蒙蔽,导致无数清官也在其中枉死,甚至很多罪不至死的人,下场都很凄惨。

这一点,在史记上也为人诟病。

再看当今,今日的“壬戌之乱”,和二十年前,何等相似?

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谢容渡唯一能做的,便是彻底查透每一个人,管他王公贵族,恩怨私仇。

苏和璧眼中有泪,却露出一丝笑,了却一桩心事。

“大人亲手所查,我相信您。”

也许他是自己到洛阳城,第一个给予过自己善意的人,尽管他只是顺手而为,但她仍然心怀感激。

她为苏家不平之日久,看到告示,尚疑天子,是人都不愿意相信家人有罪,但她毕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坚信苏家无罪,也是母亲在信中口口声声跟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