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二章中医药调理电光性眼炎

电光性眼炎

[病案]施某,男,25岁,职业为电焊工。患者于当日上午在进行电焊作业时,未按规定佩戴防护面罩,导致双眼直接暴露于强电弧光下。据患者自述,当时即感到眼部不适,但未引起重视,继续工作至下班。当晚7时许,患者开始出现明显的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眼痛、持续性流泪及严重畏光,无法睁眼视物。至晚上9时,因症状加重,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

急诊眼科检查发现:双眼睑轻度水肿,球结膜呈弥漫性充血,角膜上皮可见散在点状荧光素着色,前房清,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结合患者职业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电光性眼炎(电光性角结膜炎)"。急诊处理:立即给予1%潘妥卡因(丁卡因)表面麻醉剂滴眼以缓解疼痛,随后使用氢化考的松眼药水(0.5%)滴眼,每日4次,以减轻炎症反应。经处理后,患者眼痛症状暂时缓解。为帮助患者休息,医嘱口服眠尔通(甲丙氨酯)0.4克助眠。

然而,至当晚11时,患者再次出现剧烈眼痛,程度较前加重,难以忍受。次日晨,患者再次来院就诊,因症状持续不缓解,由眼科转至针灸科进行辅助治疗。

[治则]清热泻火。

[取穴]攒竹、丝竹空、合谷,得气后1分钟眼痛止,2分钟眼结膜充血开始消退。留针15分钟,眼部症状基本消失。

[评析]本病与风火赤眼(急性结膜炎)在临床表现上颇为相似,皆以目赤肿痛、畏光流泪为主要症状,故治疗当以泻火清热为主。医者通过临床实践,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13例,均取得显着疗效,其中多数患者仅经一次治疗即获痊愈,体现了针刺疗法在治疗此类眼疾中的独特优势。

在选穴方面,主要采用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位。其中,攒竹位于眉头凹陷处,具有清热明目之效;丝竹空在眉梢外侧凹陷处,可疏风清热;太阳穴位于颞部,为治疗目疾之要穴;风池位于项部,可祛风通络;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的轻重缓急,可灵活选用上述穴位,或单取一对,或两对并用,或诸穴合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针刺手法上,医者特别强调"得气"与"传导"的重要性。针刺攒竹时,要求针感向眼眶内传导,使患者感受到明显的酸胀感;针刺风池时,要求针感向同侧太阳穴传导,以加强祛风清热之效;针刺合谷时,要求针感向肘关节方向传导,同时必须留针15分钟,以确保治疗效果。这种注重针感传导的针刺方法,不仅能够增强疗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上述针刺方法治疗本病,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的特点。多数患者在治疗后1-2天内症状明显缓解,眼部不适感显着减轻,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这一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风火赤眼及相关眼疾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