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三章中医药调理全眼肌麻痹

全眼肌麻痹

[病案]患者国某,男性,55岁,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一周,复视、左上眼睑下垂三天"入院。患者于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以前额部为着,呈持续性胀痛,程度中等,VAS评分6分,伴有明显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3次,量中等,同时出现上腹部隐痛,食欲明显减退,进食后症状加重,故基本无法正常饮食。患者自服止痛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三天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渐减轻,但出现视物重影(复视),以向左注视时明显,同时发现左侧上眼睑下垂,无视力下降,无肢体麻木无力,无意识障碍。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类似发作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左侧上眼睑下垂,眼裂缩小至约1mm,左侧瞳孔直径约5mm,右侧瞳孔直径约3mm,左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正常。双侧视乳头圆形,边界清晰,色泽淡红,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左侧眼球呈外斜位,各方向运动均受限,尤以上、下、内、外上方活动受限明显,复视试验阳性。右侧眼球活动自如。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无肌萎缩。浅感觉、深感觉检查均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跟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济运动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腰椎穿刺示卧位压力12kPa(90mmH2O),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蛋白定性阴性,糖40-50mg%,氯化物725mg%,白细胞计数2个/mm3。

中医四诊:患者面色稍白,精神倦怠,自述头痛隐隐,时有头晕,纳差,夜寐欠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全眼肌麻痹(左侧)

[治则]健脾养血。

[取穴]合谷、足三里、陷谷、三阴交、攒竹、风池、睛明、阳白,头维。每日针治1次。4次后,病情开始好转,眼裂增大,约3毫米,10次后,眼球向上、向下、向内活动时受限露白减少,复视减轻。共治疗19次后,左上眼睑已不下垂,眼裂与右侧相等,瞳孔圆形,双侧等大,眼球向上、下、内、外上方活动时不受限制,复视消失而愈。

[评析]中医针灸治疗眼部疾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着的临床疗效。本文重点探讨合谷、足三里、陷谷、三阴交、攒竹、风池、睛明、阳白、头维等穴位的配伍应用及其治疗机制。

从穴位配伍来看,本组穴位体现了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之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输穴,可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可健脾益血、调补肝肾;攒竹、睛明、阳白、头维等穴位均位于眼周,直接作用于眼部组织;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可疏风清热、明目开窍。这些穴位的配伍应用,形成了标本兼治的治疗体系。

从治疗机制分析,本疗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